-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群众新闻网创意视频《丝路通千年》
诗意满丝路 “通”字传千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24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之际,群众新闻网聚力推出创意视频《丝路通千年》,以动画为表现形式、短视频为依托载体,将“丝路精神”主题内核贯穿整个作品,以唐诗串联、移步换景呈现“一带一路”地标工程,巧妙展示古代长安和现代西安大热的唐文化IP,充分彰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来取得的成绩,触发受众情绪共通,实现情感共鸣。
以唐诗锻骨 打造叙事维度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重要节点的宣传报道,是一场备受各方关注的“开卷”大考。
主创团队在第一次策划会上就明确,要以“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去诠释这个主题。“西安有什么”“大唐西市、大唐芙蓉园都和丝绸之路带来的高度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咱西安可是‘唐诗之城’”……策划会上,大家的头脑风暴,让唐诗与“一带一路”并列叙事的构思初步明晰。
此后,主创团队围绕产品思路、内容架构、呈现形式等多次讨论协商,确定视频以唐朝诗人的视角展现,由他从一声“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入画,带领受众从鼎盛开放的唐长安城出发,合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穿越”到现如今的西安。当中欧班列“长安号”驰骋而过,他慨叹“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当乌兹别克光伏电站光伏板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出银光,他吟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打卡”一处处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重点项目,一路唐诗相随。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青年李白”的声音“加持”,让这股中国风不仅诗意浓郁、情绪值拉满,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承载美好向往,携手共赴未来的美好愿景。
以动画塑形 呈现全景图像
历时近3个月,主创团队先后从300多个“一带一路”点位资料,按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和时代贡献等维度筛选出近40个代表性重要点位。为了实现这些大量元素、信息的多元表达,《丝路通千年》最终确定以手绘动画的效果呈现。
动画使得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可能,但也为真实场景的还原带来困难。为了克服这些难题,主创团队从大雁塔的层数、中老铁路上行进列车的颜色,到古长安城西市街铺的名称、大象身上附着的纹饰样式,再到新罗婢等异域人物的服饰造型等,力求细节生动饱满,还原真实场景。
高质量的绘画和动画制作保障了巧思的呈现效果,再配合场景转换、音效设计等多种视听元素的巧妙结合,情节递进自然流畅、节奏明快动感十足,凝聚成极具感染力的画面,让受众在酣畅淋漓中穿越古今,享受视听盛宴,沉浸式体验丝路奇幻之旅。
从传播效果上看,利用动画诠释重大主题报道,既降低了受众接受严肃内容的难度,又能在观感上迎合受众的视听习惯、审美诉求,同时满足了视频号、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年轻态、愉悦性的传播特征。
以“通达”聚神 点明主旨理念
《丝路通千年》以极短的篇幅,浓缩了大量信息,将地域文化、城市形象、国家作为、国际合作和世界共赢理念巧妙且合理地安排在双叙事结构之上。值得一提的是,让视频充盈着满满精气神的核心,正是标题中的“通”字。
为了做好对“一带一路”精神的诠释,主创人员翻阅大量文献资料,最终确定用“通”字作为内核引领。“通”,除了以标题的形式,还通过多种形态贯穿于整个视频。开头旁白提到的“诗意里的通达”、唐人街牌匾上的“互联互通”都是对“通”字背后“一带一路”倡议的精准扣题。繁盛的古长安城,因为畅通了丝绸之路,推动商贸往来、文化交往而盛极一时;现代“一带一路”地标点位,按照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进行筛选提炼,最后在画面手绘的“通”字上将各要素聚合呈现,视觉冲击力极强……
递进式内容设置,逐级“穿越”情节联通。从整体上看,《丝路通千年》的“穿越”体现在空间和时间的多维跨度上。从古代长安到现代西安,再进入由具体“一带一路”点位相继出现的新的时空,最后“穿越”回现实场景。递进式“穿越”,节奏感、代入感、场景感极强,整体情节连贯通顺,故事架构完整。
感情烘托渲染到位,同频共振情绪共通。开篇《长安三万里》中“青年李白”的诗句咏叹,让受众直接置身于唐诗古韵的文化氛围中。繁华西安接棒盛世大唐,伴随着慨叹吟咏、畅叙感怀,受众逐一领略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力打造的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除了开头简短的旁白铺垫,整个视频无串联具体点位的解说词,仅靠音乐烘托、吟诵铺垫和画面输出传情达意。这种朴实无华却充满诚意的呈现效果,引发广大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情绪连接。
视频的样态为《丝路通千年》赋予绝佳的视听体验,并成功转化为传播效果。《丝路通千年》用视听方式表达、以网络方式传递,良好的观看体验兼容各大小屏端。截至10月20日,全网总传播量超7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