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阳明心学诞生历程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黔版新书《心学的诞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20

《心学的诞生》新书发布暨分享会。



  前不久,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心学的诞生》新书发布暨分享会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举行。图书作者、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与现场百余名读者分享了《心学的诞生》创作情况。郦波表示,500多年来阳明心学传播四海、大道其光,作为一名学者非常荣幸能够写成此书。

  发布会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馆原馆长、《贵州文库》总纂顾久,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会长、贵州龙场王阳明研究院院长李小龙等作为现场嘉宾,与郦波展开精彩互动。

  《心学的诞生》一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特点,以诗为引,紧紧围绕一代大儒王阳明的心路历程而展开,生动讲述了王阳明在黔悟道、讲学的经历,具体揭示了阳明心学的诞生、发展、影响,深刻阐释了阳明文化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全书共有“向死而生”“一路向黔”“此境奇绝”“龙场悟道”“心外无物”“知行合一”“承‘黔’启后”7个部分的内容,为读者介绍了阳明心学诞生的艰苦历程和背后的故事。


作者感言


  郦波:

  心学之路,路在脚下,路在心上


  500年来阳明心学的思想和智慧传播海内外,风行草偃,可谓大道其光。有关阳明心学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我何其有幸,一本小小的《心学的诞生》,可以在心学诞生地问世,这是一个学者、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心学信徒莫大的荣幸与光荣。

  心学在今天已经成为显学,对很多人影响很大,但是也不乏只是简单地慕名而往,却连皮毛都不能触及的。这样的所谓的心学游学之旅,只能看作是简单的团建。作为一个心学研究者,我认为这一路不光是“路在脚下”,还应“路在心上”,所以我就有了一个想法:去重新梳理阳明先生从东向西一路向黔的心路历程。我是研究训诂学、研究诗词的,所以又想到:以诗为引,印证心路。

  我现在给很多朋友讲,如果你们有兴趣重走这条心学的游学之路,第一,贵州有一个非常好的“阳明·问道十二境”已经总结出来了;第二,要走一条心路历程,不光是走“路在脚下”的路程,也要走“路在心上”的心路历程,这样才能真正触及伟大的心学,这样的心学也才能真正地反哺我们每一个平凡的生命。


嘉宾分享


  顾久:

  作者的学养和对贵州的情有独钟成就了这本好书


  郦波老师的《心学的诞生》是一本传播王阳明及其心学,还有宣传贵州的非常好的书。这样说是缘于三个原因。

  第一是缘于郦波老师的个人魅力,其个人魅力可用8个字形容:儒雅温润、风度翩翩。这本书是以传记、传说、诗文为经,以龙场悟道以及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纬写就的。他的行文像诗一样地流淌着,似在画一张画,在写一首诗,在娓娓地讲述着。这是他的魅力。

  第二是缘于郦波老师的学养。通过收看郦波老师在《百家讲坛》主讲《五百年来王阳明》等期的内容,我觉得他对王阳明已经非常熟悉了,他的作品脍炙人口。另外他对古诗文也特别熟悉,比如讲到田园诗的时候,他会想到陶渊明,讲到陶渊明老用五言来写田园诗,于是又把王阳明先生的田园诗跟陶渊明的做一个比较等。这本书显示了郦波老师在文学、训诂学、哲学等方面深厚的学养。

  第三是缘于郦波老师对贵州的情有独钟。他下了很大的力气把贵州历史三言两语地爬梳了一遍,并且强调了黔中王学对王阳明的继承——这一点全国的学者讲得很少,最后他还从天生桥讲到了贵州当下的桥梁博物馆,可见他对贵州的情有独钟。

  综合以上三点,我觉得这是一本能够传世的好书。


  李小龙:

  心学是满满的正能量,满满的价值担当


  郦波老师在书中谈到心学是什么?说心学是满满的正能量和价值担当;阳明心学真正的悟道是什么?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然后勇于担当,勇于负责,而这种担当与负责还充满着智慧,能让问题迎刃而解,能够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我想这就是阳明心学的时代价值。

  郦波老师在书中有一个提法非常新颖:再艰难的地方也影响不了王阳明入黔时立下的居夷志。王阳明从小就立下圣贤之志,他来到龙场坚持不忘初心,龙场悟道的创新精神,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事上磨炼的求是精神,就是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内涵。

  郦波先生博学多闻,对贵州的了解也非常深。比如对于阳明小洞天的描述,他在书中把王阳明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时的喜悦,以及童子王祥和王贵对冬天会不会被冻成冰碴儿的描写,非常到位,很生动、很有趣、很具生活味和接地气。做到了去精英化、去学术化、去神秘化,这正是我们弘扬阳明文化的最好方式。


编辑感言


  黄蕙心:

  解读阳明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阳明心学诞生在贵州、形成在贵州、发展在贵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贵州文化的“宝贝”。挖掘转化和传播阳明文化,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是出版人的光荣使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策划推出了郦波教授的新作《心学的诞生》,并在阳明心学诞生的地方——贵州修文阳明洞举办新书发布暨分享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编辑出版《心学的诞生》图书前前后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这一时间与王阳明在贵州停留的时间基本相当。当时在阳明洞新书发布现场,我和同事不无感慨地说:“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我们做书是在修行!”这修行是对编辑职业的修行,是对阳明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行。


  内容和定位:把创作方向定位在让大家都能看得懂上


  2020年年底,我们在贵州省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得知,知名文化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作为嘉宾要为读者解读“阳明·问道十二境”、感受王阳明悟道传道心路历程的消息后,感到可以邀请郦波教授结合王阳明与贵州和“阳明·问道十二境”等内容,为阳明心学在贵州的诞生专门撰写一部作品。在此之前,我们通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都收看过郦波教授主讲的《五百年来王阳明》,节目不但具有很强的普及性,而且大人孩子包括学生都非常喜欢。

  当天阅读推广活动结束后,我们找到郦波教授,谈了谈我们的想法和打算。令人惊喜的是,郦波教授欣然同意。接下来我们就图书定位、写作方向、目的作用等一一作了探讨。毕竟时间仓促,到了2021年春节后,我们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把创作大纲确定了下来,随后郦波教授开始着手进入创作。

  以诗为印,印证心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开始一路走来直到当下,历朝历代、各个阶层都创作了大量诗歌,人们对诗歌更容易理解,更能进入场景和作者的内心世界。王阳明本身也是诗人,一生创作600多首诗作,仅被贬谪贵州期间就创作了104首。而且,他的这些诗作言志也好,抒情也罢,但都很好理解。我们写书做书的目的还是要回归到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成风化人上来,如果把书写成纯学术性的,在传播阳明文化上就会大打折扣。按照郦波教授的构思,全书分为7个章节,即:向死而生、一路向黔、此境奇绝、龙场悟道、心外无物、知行合一、承“黔”启后。每一章节起始均选取一首最能体现该章节所要表达主题、又最能代表王阳明那一时间段精神的诗作,全文以讲故事、重现场为重要创作手法,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感受阳明文化、体悟阳明心学。从图书出版后读者的反响情况看,郦波教授对图书如此定位和创作安排,甚是高明。


  设计和周边:尽量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和视觉享受


  读者拿到一本书,首先是从书名、内容以及装帧设计、附属周边来感受这本书,然后才决定是否购买。因此,我们在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周边附件上下了一番功夫。

  第一,采用流行的小开本及裸脊线装的装帧形式。因为图书内容通俗易懂,语言轻松活泼,而且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大众传播的实际需要,便采用了流行的小开本及裸脊线装的装帧形式,我们把这本书的尺寸设定为长14.5cm×宽13cm,这样更方便读者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阅读。在书的厚度上,我们的想法是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太薄了显得轻飘飘没有质感,太厚了又容易让读者望而生畏没有勇气读下去。为此,我们在字体字号、行数行间距等方面精心思考、设计多种方案比对,最后我们把厚度控制在260余页,厚度约1.9cm,既大气美观又小巧亲切,甚为完美。

  第二,封面装帧和内页美化上更加注重细节。图书到达读者手中后,读者反馈这本书封面装帧很耐看、极富美感,内文中的插画与文章内容非常搭配,很契合每一个章节的内容,留给读者无穷想象。的确是这样的,从成书看,这本书的外形整体风格古朴雅致,正封和护封相得益彰,以大气、庄重而不失活泼的红色为主调,内文辑封处跨页铺排古风插画,内封书脊处小部分包背采用信笺纸的设计,于细节处彰显中国风的情味。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护封上的文字提炼,我们挑选很多,最后印在上面的是“击壤而歌,沧浪清兮!知行合一,此心光明!”把王阳明的人生际遇和阳明心学的精髓都凝练在这16个字里面了。

  第三,图书周边体现编辑为读者着想的创新意识。这本书虽然是根据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阳明心学诞生而撰写的,但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则是“阳明·问道十二境”(龙场悟道、兴隆书壁、平越思隐、古道心旅、陆广晓发、水西论象、龙冈开讲、贵阳传道、南庵答和、南祠咏怀、东山遗韵、镇远留书)。作者在写作时虽然已经把十二境融入到了各章节之中,但如何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这十二境,则考验编辑的功夫。我们通过集思广益,最后采取以手绘拉页的形式作为附品随书赠送给读者。此外,我们还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套精美的小布袋子,分红色、黑色两种,印有王阳明画像和心学的诞生书名,既方便读者装书,又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


  作用和效果:更好转化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转化和传播好阳明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读者熟悉和了解阳明心学诞生的艰难历程,明晰乃至践行知行合一精神,更好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一本书如果能够在其中起到一点帮助和促进作用,实在是作为出版人的荣誉和荣耀。

  郦波教授是全民阅读大使,还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还是《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全球汉语大会》的文化嘉宾,在读者中具有广泛的阅读号召力、引领力。结合作者作品,我们把文本中的一些精彩精华语段,以摘录的形式与王阳明诗作一起放在章节开头,旨在提示和引导读者快速了解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比如第六章“知行合一”,我们把王阳明“他年贵竹传异事,应说阳明旧草堂”一诗放在上方,下方排放的精彩书摘是:立身,不过方寸之地;仰俯,无愧天地。一个人最大的自信,不在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于千秋史册中,对自我传续文明薪火的使命与价值,有着清醒而准确的认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五百年来,谁不在说心学?谁不在说“阳明旧草堂”?在第七章我们排放的精彩书摘是:王阳明的凤凰涅槃,向世人展示了生命可以创无限可能的奇迹;而心学的诞生与黔学的伴生,则向人世间展示了思想、文化与文明的奇迹。

  编辑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深刻感受到阳明心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在于其倡导并践行的知行合一精神,自我认识、思想境界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新书发布会以来,许多读者留言“图书对阳明先生在贵州的经历、心学之缘做了细致解读,读罢感到既亲切又受教”“我也要买一本读读”“读了这本书,对心学的诞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心上学事上练,重在知行合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