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38届年会提出:

做好信息新枢纽 打造传播新阵地

作者:本报记者 李美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17

  新黄河客户端与《经济观察报》共同设立的《奔流》栏目。

  在临沂客户端的12345·临沂首发服务。

  扬子晚报社的紫牛新闻客户端中的紫牛头条品牌。

  正观新闻客户端的《黄河评论》栏目。

  新黄河客户端推出的“AI看两会”系列报道。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10月11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38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社长总编沂蒙行调研采访活动在山东临沂启动。来自扬子晚报社、济南时报社、深圳晚报社、正观新闻、新黄河客户端等多家媒体围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度融合发展、全媒体平台建设等内容,分享好经验、好做法,共同助力融媒改革成效转化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推进一体化发展


  当今,不少晚报类媒体的全媒体矩阵存在着内容多次、多渠道“重复”发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同时渠道、用户等均掌握在平台手中。重心分散的全媒体矩阵,导致媒体最终只能为他人作嫁衣。

  扬子晚报社副总编辑李军观察到,传统媒体自有平台大多数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内容传播的进一步规模化和流量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且普遍存在内容质量不错,但流量难变现的窘境。

  聚焦晚报类媒体转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李军提出,推进一体化发展,媒体融合要赢在顶层设计。作为一项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工程,媒体融合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重改革,通过顶层设计,推动融合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同时,处理好报纸与新媒体优先级、图文与视频产量比、自有平台与公共账号侧重比等矛盾关系,在一体化的同时又能较好实现各平台的协调发展。

  “改革从来都是倒逼的,要告别自己的舒适地带。”以新黄河客户端为例,新黄河客户端总编辑、济南时报社总编辑赵治国表示,济南时报社全员转型新媒体主战场,面向全国招聘包括调查记者、视频记者在内的部分紧缺型人才,以增强原创深度报道采写能力和新媒体产品制作能力,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传播品牌矩阵,原创深度报道采写能力和新媒体产品制作能力显著增强。此外,新黄河客户端与《经济观察报》共同设立《奔流》栏目,强强联合构建智媒生态。同时,GIF动图、视频、漫绘、MG动画、图表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新闻产品以可视化呈现的姿态,为新黄河客户端带来全新动能。

  此外,赵治国认为“要坚持内容为王,扩大正能量影响力版图”。他说,在互联网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的大趋势下,晚报类媒体要有始终坚持优质内容建设的定力,善于设置议题,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依然具有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能力和生产能力,依然具有内容传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然具有稳定的主流价值观和舆论引导能力。因此,传统媒体在践行“四力”中应不断提升,扛牢舆论主力军责任。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梁绍伟认为,晚报类媒体需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有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对此,临沂日报社以报、刊、网、端、微、号、屏、厅、视频直播等形态构筑“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平台,形成2000万+用户的全覆盖。以全媒体发布、精准传播、全案策划、品牌推广、政务民生服务等多种业态,移动采编、舆情监测、软件研发、数据分析、智慧城市多类视角,音频制作、印刷出版、文艺演出、创意市集多样形态加速媒体融合。

  强内容、多渠道、重创新是正观新闻转型发展的关键。郑州报业集团正观新闻编委王绍禹介绍,正观新闻努力打造核心特色栏目,通过《独家责任》《正观早参》《黄河评论》《晚安,郑州》等,持续输出独家优质原创新闻及短视频内容。正观新闻还注重创意表达、语境创造,通过技术、视觉、内容的创新,与传播渠道相互赋能。王绍禹表示,要学会围绕一个客户端、多个新媒体品牌,打造图文、视频、音频、海外立体化自媒体传播矩阵,联动多家主流媒体及互联网平台,形成媒体传播矩阵。王绍禹介绍,下一步,正观新闻将以“数字全媒体传播体系+正观新闻”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深度推进“全媒体生产和集约化平台(融媒体中心)、媒体大数据和舆情数据平台、媒体客户端运营平台、数字文旅和国际传播平台”4项工程。


  构建下沉新管道 服务功能便民化


  平台是媒体融合的终极形态。李军认为,要建设主流舆论传播新格局,挖掘主流媒体的新功能,需要在构建主流舆论阵地的同时,构建下沉新管道,拓展垂类新服务,开发互动新功能,开门办报、办端,凝聚基层群众,做好信息新枢纽。

  对此,扬子晚报社积极构建舆论传播新阵地,全力打造“抖快视”(抖音、快手、视频号)运营团队,扬眼客户端转型视频直播。他们积极搭建开门办媒新枢纽,打造扬子社区行、扬子城市社群部、“有事找紫牛”等品牌,服务基层,聚焦社区居民需求,倾听群众声音。

  码上看报道、双语解读、手绘互动长图、系列海报……梁绍伟认为,媒体深度融合需要做到报道内容的立体化呈现。同时,要做到服务功能的便民化,让媒体融合“用得好”。对此,临沂日报社打造临沂市便民地图、12345·临沂首发、爱山东·容沂办、在沪临沂人求助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助力媒体+服务功能完善。

  向新而立,创无止境。策展、活动、电影、视频、音频、设计、出书……深圳晚报社致力于打造创意型媒体,以文化创意综合服务机构为发展目标。深圳晚报社编委陈莉介绍,深圳晚报社承接国家级、省市级政务及商业品牌活动超500场,成为深圳一张融合“创意、创艺、创异”的闪亮名片。同时,秉持新闻媒体内容的专业性把控,链接可视化场景,深圳晚报社致力于打造沉浸式空间体验,通过承接众多历史、文化、科技、党建等不同主题的展览项目,逐渐成为展览展示界具有鲜明传媒特色、勇于标新立异的新锐力量。

  值得一提的还有深圳晚报社打造的喜阅数字书房。这是一个集数字化与智能化于一体的体验性、开放性城市公共智慧数字阅读空间,以书房为桥梁,营造可供学习、陈列、聚会、休憩,具有精神指向性的优质人文集成阅听场所。对此,陈莉认为,每个媒体人都是天生的梦想家,都拥有破梦而出的魄力。

  以“扎根郑州、立足中原、服务全国”为宗旨,正观新闻通过全面服务和探索郑州城市营销的创新路径,深度围绕城市文旅传播、国际传播,持续在“短视频+文旅IP +文旅生态”、重点项目+城市传播等方面发力,全力营销郑州。王绍禹认为,媒体应具有“无视频不传播、无平台不触达、无情感不共鸣”的网络传播策略,以“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为特色,以融媒体创意传播为形式,走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之路。


  以人才技术为支撑 提升媒体影响力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媒体应重视技术创新,提升内核驱动力。赵治国坦言,媒体深度融合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技术要从后台走向前台,发挥技术驱动的作用,要在技术研发上掌握主动权。对此,济南时报社搭建自主新媒体开发技术平台,搭建LBS“千人千面”智慧平台,引入大数据智能算法推荐,率先尝试5G消息应用,让原创内容全网智能分发,通过技术赋能,从后台走向前台,创新新闻产品生产。

  人才建设是夯实优质内容与服务的基础。李军认为,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培养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体现优才优酬,可以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热情。在职级设置上,要引进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根据业绩确定薪酬等级,动态调整。

  要积极引入个性化、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同时,可以内部培养和引导有创新潜质的人才脱颖而出。“现在的媒体信息平台就像一座金字塔。”赵治国认为,当今媒体要有独家视角、独家角度和独家观点。记者要以当金字塔尖上的记者为荣,媒体要做金字塔尖上的媒体,实现与时代一起奔流。

  如何扩大媒体的影响力?梁绍伟认为,“这离不开阵地建设”。媒体应建设多元化的平台。以“学习强国”临沂学习平台为例,截至目前,该平台用户总数已达230万+,阅读量位列山东省第四。再如,临沂日报社发挥专业外文编辑优势,在山东省地级市较早开通多语种外文频道,正在积极筹备建立临沂国际传播中心。

  守正创新,推动媒体融合是中国晚报向纵深发展的不变目标。在创新发展的路上,深耕本土资源,坚持内容为王,建立技术手段,打造多元化平台渠道,培养创新人才,筑牢主阵地,将是中国晚报类媒体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