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万般世象阅中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13
打开秋天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把秋天写得爽朗明快、豪情万丈,开辟了昂扬向上的新意境。我们不妨就学他“一盏秋灯夜读书”,在书中感受天南海北,从书中理解生活万象。
在《百年跫音》中,展现了北京人与北京事的特质,让读者感受到作家的情感和人文情怀。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作家应在“现场”去书写、去记录,正如该书作者之一梁晓声所说,融入生活现场的写作其实不限于作家,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写自己胡同的变化、社区的变化、一条街道的变化。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思考,在思考中创作,一定可以记录一个城市的珍贵记忆。
作家何建明就是这样,为了《石榴花开》去到新疆的塔城地区,走访当地的百姓,与他们聊家常,听实情、看实景,他还去了牧场、社区、厂矿,以及学校、企业、医院等,先后采访和接触了维吾尔、哈萨克等20多个民族的数百人,正是这一次次沉浸式的采访和走亲戚式的调研,让作者产生前所未有的亲切感、现场感与真实感。“新疆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物产资源,更有善良的人们和时刻发生着的美好故事。我希望通过我的亲眼所见、通过我的笔,把真实的新疆告诉世界,这是我写这本书最大的愿望。”何建明的《石榴花开》写的是一个大题材,但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百姓的“小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也是需要技巧的,尤其是面对历史类题材。在叙事方式上,《上下五千年》(新时代版)是以新时代史学观念编纂的全新版本,从中华大地上古人类的诞生,讲到清代末年大变局,充分吸收史学界新的研究成果,还增加了许多民族史、科技史、文化史以及港澳台相关内容,生动展现出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曲折历程和创造的灿烂文化。
通过细节的描写,作品高下立判。《乌苏里密林奇遇》中的森林给大小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鲍尔吉·原野的笔触落于森林中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不计其数的动植物上,好像我们就跟着两个少年一起走过那一片针叶林、白桦林,踩过松软的泥土,闻到森林里的气味,感受森林里的光线和风。这种感受,哪怕是从书中得来的,对于很多从未走进原始森林的读者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