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出版社:用出版讲好长江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婧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11

  有这样一家出版社,他用出版的方式记录长江、守护长江、传承长江——“长江”是他独一无二的“标签”,是他参与市场竞争的“品牌”,更是他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这家出版社就是成立于2004年的长江出版社。

  “解读长江经济带”、《长江文化史》、“长江巨变70年丛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长江巨型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研究》《长江文化史》先后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长江演变与水资源利用》入选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筑物设计及施工技术》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荣获湖北出版政府奖……秉持“凝聚长江智慧、传承长江文明”的初心,依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深厚的专业优势和科技实力,长江社矢志不移地记录着长江科技发展成果,讴歌着长江人,弘扬着长江文化。经过近20年发展,长江社早已注入了长江的品格,用一家出版企业的力量、精神与责任,谱写着一首首动人的长江之歌。


  挖掘长江智慧 展现长江力量


  名为“长江”,使命是服务“长江”。长江社致力于挖掘记录长江治理保护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长江智慧”,把学术出版放在核心地位,倾心挖掘“长江”中深藏的学术价值。

  在长江社打造的一系列长江学术著作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长江河湖大典》。该书从2015年开始着手策划,2016年即入选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项目,最终于2022年10月正式出版发行。

  回顾用7年时间出版的这套书,长江出版社社长赵冕这样说道:“我们和水利专家们一道把长江流域的河湖资源搞清楚并记录下来,让国人更了解长江资源,让长江更好地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水生态建设!”长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却少有对其进行系统性阐释的资料,而《长江河湖大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系统梳理长江流域河湖资源并正式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分为《长江河流大典》《长江湖泊大典》《长江水库大典》3个分册,以近400万字的篇幅,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长江流域河湖自然概貌以及治理保护利用等情况。

  《长江河湖大典》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长江社用出版物的方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延伸了技术的社会价值,更实现了一家出版企业的社会价值。

  自成立以来,长江社策划出版的关于长江的大部头学术著作还有很多,如“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丛书”、“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丛书”、“长江巨变70年丛书”、《长江治理与保护报告》、《长江巨型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等。对此,赵冕表示:“每一部学术著作都是长江社重视学术出版、向世人展现出版力量的呕心力作,也都是对长江社在喧嚣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甘守寂寞、久久为功、努力践行社会责任的最好回报。”


  讴歌长江人物 赞美长江精神


  林一山、郑守仁、文伏波、崔政权……这些长江人物用智慧和汗水筑起了一个个长江水利工程的丰碑,“他们的品性和他们的贡献一样,也是一笔宝贵而不可多得的财富,值得被记录、被传播。”赵冕的一番话道出了长江社全体同仁的心声,“请最好的作者记录长江人的事迹、传播长江人的精神,是我们长江社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出版理念,才有了《长江之子郑守仁》的诞生。2018年8月,撰写采访工作拉开序幕,曾写过《智者乐水》《悲壮三门峡》等著名报告文学的知名水文化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靳怀堾担纲作者。2020年5月,《长江之子郑守仁》正式出版并于同年获得第三届十佳荆楚图书奖。2020年7月24日,郑守仁院士病逝,《长江之子郑守仁》成为大众走近郑院士的“必读之书”,这让长江社的编辑和作者心里也有了一丝丝安慰:为了出这本书,他们“恶补”水利专业知识,大量研读郑院士的学术著作以及他参与或主持设计建设过的水利工程的文献资料;他们和永远忙不完的郑院士“抢时间”,作者专程走访郑院士的故乡时,甚至找到了连他本人都淡忘了的信息。这些努力让《长江之子郑守仁》真实感人,也让这位为我国水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长江之子”永远活在了读者的心里。

  之后,长江社又推出了《治水将军文伏波》《勘察卫士崔政权》《大供水——“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像》等一大批水利杰出人物的纪实报告文学图书,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长江建设者和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在赵冕看来,以报告文学讲述长江人物故事,诠释中国水利人的工匠精神,讴歌中国水利人的家国情怀,传播中国水利人对祖国事业的挚爱和担当,是长江社积极践行出版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


  弘扬长江文化 坚守长江责任


  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光辉灿烂的长江文化有其独特价值。长江社在时代的感召和历史责任感的激励下,用好出版力量弘扬好长江文化,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做到早动手、早谋划,推出了一系列弘扬长江文化的大部头丛书,其中“中华长江文化大系”“长江文明之旅”“长江专门史”格外耀眼。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的组织编纂工作比较早,国内近200位知名专家、学者、作家踊跃参与并倾注心力承担编撰任务。该书学术顾问季羡林将这套图书出版的意义概括为:“过去只处于萌芽状态的长江文化,现在的成果已经是异常卓著了;长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开始进入了弘扬之列;通过对长江文化的研究,中国古代史的真面目大白于世;长江文化的研究,开始成为当今学坛上的显学了。”2009年,长江社开始启动“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二)”的编纂出版工作,该套丛书入选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3年4月,第一批图书出版发行。2014年10月,64卷全部出版发行。“‘弘扬长江文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回顾编纂“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二)”的5年,赵冕很是感慨。她说,长江社作为出版方,不亚于组织指挥了一场全方位的“战役”、策划完成了一个庞大系统的“文化工程”,“如果把这套丛书的64卷著作码成一排,足足有一米多长。读者将这部丛书从头读到尾,不仅可以全面了解长江文化,甚至还可以成为‘长江专家’。”

  如果说“中华长江文化大系”是“大家闺秀”,那“长江文明之旅”就是“小家碧玉”,该套丛书由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担任总顾问,著名学者刘玉堂和王玉德担任总主编,共32卷,着力把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底蕴和特质,行文生动,图文并茂,设计精美。该套图书入选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长江专门史”可以说是长江社的“颜值担当”,从《长江文化史》开篇,惊艳问世,屡次获奖,后陆续推出了《长江经济史》《长江水利史》《长江航运史》,即将面世的还有《长江考古史》《长江饮食文化史》《长江防洪史》《长江桥梁史》《长江水文化史》等。

  自建社至今,长江社从未停止弘扬长江文化的脚步,《图说长江流域珍稀保护动物》《图说长江流域珍稀保护植物》《儿行千里——沿着长江上高原》《画梦长江》《长江之歌 文明之旅》《不废长江万古流》《长江防洪工程史话》,等等。这些记录长江文化的图书不仅填补了长江研究和出版的空白,也给历史留下了一部部别样的长江文本。

  当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一本本由长江社出版的文化精品了解长江故事时,一定会记住在中国出版界还有一家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用出版的力量守护长江、记录长江、传承长江,并且生在长江、长在长江、名叫长江的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