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逐梦》:走近“自找苦吃”的科技小院师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0-11
长长的红海滩岸边游人如织,颗粒饱满的稻穗在秋风中展示着丰收的喜悦。近日,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田间逐梦:科技小院15年助农实践》新书发布会在辽宁省盘锦市举行。
今年5月1日,对全国科技小院的全体师生而言,是一个分外令人激动的日子——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从2009年创建第一个科技小院开始,至2022年全国累计建立、待建科技小院1048个,覆盖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涉及222种农产品,覆盖农林牧渔业的59种产业体系,既能助力脱贫攻坚,又能支撑乡村振兴,因为它的核心是赋能。”《田间逐梦》作者杨春风告诉记者,科技小院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把技术做到农民的心坎上。
“此前,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方艳在新闻报道中发现了科技小院,从中看到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等选题点,决定推出一部关于科技小院的作品,并向我发出了创作邀请。”杨春风告诉记者,她十分振奋地接受了这个创作项目。
在过去一年间,杨春风深入全国各地农业生产一线,挖掘科技小院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及其团队,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十几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助农实践,讲述了科技小院从无到有、从有到兴,不断挑战和突破自我的15年历程,记录了师生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勇担时代使命,在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解民生、治学问,助力中国农业强国建设的逐梦者风采。
“我在着手这一选题的创作之初,也曾对科技小院师生的作为抱有一丝疑虑,很难相信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以及硕士、博士,当真能够长期摸爬滚打在农村、农业生产一线。”杨春风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她都是眼里汪着泪敲下了一个个字。比如,写到远在巴西的导师李晓林对学生曹国鑫的“不放心”;写到学生黄志坚一车一人一狗的乡间独行及其为老支书王怀义喂下的最后一口饭;写到老师王冲为安抚学生而亲手做的一锅锅红烧肉;写到江荣风教授的猝然辞世以及师生们为他幽幽唱起的缅怀歌曲……种种场景都曾令她百感交集。
杨春风对记者说:“书写科技小院的故事,既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令人持续坚定信念的过程。”在作者看来,对一届又一届厚植“三农”情怀的青年学子的培养,也正是科技小院更为深远的价值体现。就像科技小院创始者张福锁所说,当学生甚至都不“了解”民生的时候,还何谈“解”民生啊!当学生都没到过农村、都不熟悉农民、都没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的时候,怎能拥有“三农”情怀啊。杨春风在与编辑的互动中,《田间逐梦》一书的主题得到了持续升华。
作为科技小院15年历史的见证人和亲身实践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科技小院东北片区负责人米国华说:“《田间逐梦》忠实记录了科技小院师生在农村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服务‘三农’的事迹,诠释了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精神。”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孙伦熙表示,《田间逐梦》正是文学工作者把文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生动体现。
方艳告诉记者,《田间逐梦》是对科技小院师生15年奋斗历程的精彩文学表达,该书即将以阿拉伯文“出海”。这部作品的成功创作及推广,也为天津科技社持续推动出版赋能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