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铸魂育人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新时代“三全育人”的创新实践

作者: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陈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28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顾俊杰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荣获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金牌。 上海版专 供图


  在上海建设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的实践中,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科学务实的举措,厚植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沃土,铺就高技能人才发展成功路,统筹校内各方力量,整合育人资源,扎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聚焦新要求,实施“一二三四”工程,筑牢“内圈”第一课堂全员育人主阵地


  聚焦党中央对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新要求,上海版专着力强化第一课堂主渠道,推动发挥教师育德育人主体作用,实施“一二三四”工程,鼓励教师为学生提供价值引领、人生启迪、学业指导、个性辅导、发展引领、生活关怀等全方位的关怀和帮助,激发教师育人职责,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实现全员育人。

  (一)坚持一个标准。学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党委对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统一领导,实施“师德铸魂计划”,加强教师师德实践基地建设,构建“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六级联动师德教育工作机制,开展“我身边的师德师风”主题活动,激励全校教师队伍立足岗位、履职担当。

  (二)实施两项计划。学校试点骨干教师激励计划,申报高技能人才培养团队建设试点计划,建立了“以教学为导向”的质量观和“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观,建设了一支名师引领、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团队坚持发挥团队在“瞄准国际一流,汇聚一流人才,打造一流专业,培育一流工匠”中的群策聚力作用,全面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三)突出三个聚焦。一是聚焦结构优化,把好人才进口关。学校修订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实施“人才拦蓄计划”,通过各个环节把好人才引进的政治品德关,使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二是聚焦能力提升,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围绕职业素养与认知、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学科专业知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及国际交流与全球化视野等教师核心能力维度,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分层设计培养内容体系,全方位提升教师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能力。三是聚焦考核评价,强化结果运用。优化教职工年度考核制度,修订和完善教职工职称、职务评聘政治思想考核指标,将师德师风与教职工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用等紧密挂钩,贯彻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四)着力四个做到。一是讲授真理做到有“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二是爱听爱学做到有“趣”。学校提倡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教法,采用主题式、讨论式、案例式、对分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心有所悟做到有“味”。用事实说理论,用故事讲道理,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丰富源泉,使学生自觉接受思想熏陶、价值引领。四是示范带动做到有“效”。2012年,学校在上海高校中率先探索开展思政课程建设。10年来,学校全力打造上海市和全国思政课程建设的“一号”品牌,集全校之力建设思政课程研究中心,秉持重实际、重实践、重成果的“三重”特色,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各门课程“铸魂育人”教学中。


  二、聚焦新认识,推动改革创新,夯实“中圈”二三课堂全方位育人基础


  近年来,国家要求扎实推进“五育融合”,面对如何高质量上好二三课堂,上海版专积极探索,统筹推进构建党建引领与体系协同的组织育人体系、“多层级有效协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课程育人机制、“平台建设+制度设计+体系建设”科研育人模式、“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求实求新”网络育人体系等“十大育人”质量提升工程,确保“三全育人”实施有力。

  (一)抓好思想引领,创新二三课堂育人新模式。一是上好“开学第一课”。每年开学季,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都会给大一新生带来“第一堂思政课”,学校党政领导带头上思政课已经成为上海版专思政工作的新传统。二是学好红色信仰课。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师生缅怀学校第一任校长万启盈,传承和弘扬启盈精神。同时,扎实开展“节日里的党史教育”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红色信仰课和专题党课等活动。三是用好社会实践课。学校每年组织近百支学生社会实践队伍入老区、进社区,聚焦文化、政策、环境、社会现状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调研,在观察实践中培育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打造网络思政“同心圆”,涵养网络育人新生态。学校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学校还建设了上海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启动并对社会开放,在线注册学生数超过6万多,人数在全国职业教育中排名第一,服务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70多所高校师生。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育人成效更加彰显生命力。学校深耕细作育人模式,打造行走的课堂,成立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团,首创将思政道德、职业操守、人文素养“三元”,融入“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采取“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的以“三寓三式”思政课程范式为特色的“课中课”2.0版,先后为企业、社区、机关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伟大建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开展系列宣讲活动20余次。


  三、聚焦新起点,强化内外联动,融通“外圈”全方位育人协同效应


  当前,上海版专正处于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关键期,在学校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正着力构建学校内外共同协作、同向发力的高水平育人体系。

  (一)完善“三全育人”长效协作工作机制,确保“三全育人”保障有力。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形成多个工作小组,明确牵头部门,相关责任部门作为有力支撑,建立快速、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积极探索“三全育人”的长效协作工作机制。

  (二)扎实推进校内外育人一体化,确保“三全育人”协同育人成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深挖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主动适应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出版传媒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需要,建立“政校行企”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共同研究探讨、调整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体系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推动“思政育人、专业建设、行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出版传媒、印刷行业、艺术教育等各类实践育人合力。

  (三)将思政元素融入世赛,强化“三全育人”辐射效应。学校现拥有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和移动应用开发两个国家基地和4个上海市牵头集训基地,在组织实施竞赛培训过程中,在全校推广将“崇技尚能”融入实训课堂、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各类行动,将世赛引领贯穿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学校选手连续5届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荣获1金、1银、1铜、1优胜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我国印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度,进一步强化了“三全育人”的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