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碑一册,《乾隆石经》首次全本出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22
与会嘉宾观看“盛世修典·乾隆石经影印本展”。
本报记者尹琨 摄
本报讯 (记者尹琨)9月17日,北京燕山出版社与翰林书院联合在京举办《乾隆石经》出版座谈会,30余位嘉宾学者出席。
乾隆石经也称“十三经刻石”,收录了儒家经典著作13部。现存于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的乾隆石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刊刻的儒家经典碑刻,也是历代儒家经典碑刻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北京燕山出版社此次出版的《乾隆石经》影印本以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所藏拓本为主体,以首都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所藏拓本为补配,是《乾隆石经》的首次全本出版,也是首次对石经进行原大、高清、全本影印。《乾隆石经》一碑一册,全206册,由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杜泽逊担任主编,该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北京燕山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夏艳介绍了《乾隆石经》的出版背景、底本情况、版本鉴定、专业摄影,以及配本工作、文献校勘工作、修图印制工作等。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出版协会财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祁德树认为,以十三经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北京燕山出版社首次将乾隆石经全本影印出版,不仅可以惠及学林,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中华书局原总经理、编审,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徐俊认为,石经的出版使其得以化身千百的意义,希望北京燕山出版社继续挖掘北京地区丰富的古籍资源,做出更好成绩。
杜泽逊表示,《乾隆石经》自开刻迄今已200余年,到北京燕山出版社影印本问世才算实现真正走到普通读者中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孟超认为,《乾隆石经》的出版既促进了文化普及,也起到了抢救文化宝藏的作用。让在世界各地的人一睹乾隆石经的真容,也是对文物内容留存的有力保护。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教授虞万里建议,乾隆石经经多次磨改,版本系统较为复杂,如有机会可继续发掘其他版本,并可借此机会进行系统学术研究。
“盛世修典·乾隆石经影印本展”在翰林书院多元文化艺术空间同时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