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社“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首批图书发布

努力克服健康科普“知易行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22

  本报讯 (记者闫松)“让科学、权威、靠谱,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科普内容真正到达人民身边。”9月21日,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出席“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新书发布会时表示,健康科普图书要从健康生活的视角,重点选择老百姓“应知道”“想知道”和“不知道”的问题,解释“为什么”,解决“怎么办”。

  当天上午,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健康一生系列新书发布会暨主动健康系列、就医问药系列、康养康复系列、应急急救系列编写启动会在京举行。

  “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构建“1+N”的结构体系,以“健康一生系列”为“1”,以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不同健康需求或面临的挑战为“N”,成熟一个系列开发一个系列。目前,丛书已经策划了“主动健康”“就医问药”“康养康复”和“应急急救”等多个系列,将在“十四五”期间陆续启动和出版,并将根据丛书的建设进展和公众普遍关心的新健康问题持续更新。

  陈竺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普之翼”的作用日益凸显,只有创新探索健康科普新模式,才能为健康中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新的力量。他对丛书提高国民健康素养特别是青少年健康素养的重大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丛书后期出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科普工作导向,将科学研究贯穿丛书建设始终,坚持培养高水平的健康科普作者队伍,凝聚起更广泛的健康科普力量。

  据介绍,为了搭建好健康科普从“为什么”到“怎么办”的桥梁,“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采取生活化、场景化方式进行章节的划分、问题的归纳。每个问题的内容撰写吸收借鉴当前科普书碎片化、形象化、生活化的创作趋势,在保证权威、科学的基础上,避免“学术式科普”,力求权威但不学术、科学但不晦涩。

  在出版形式方面,丛书采用文字、图片、富媒体资源的融合表现形式,通过对内容的数字化、结构化、标引化,从源头实现“纸数融合”,建立知识点间的交互链接,构建健康知识图谱,强化场景化应用,努力探索克服健康科普“知易行难”这个难题。丛书在融合出版的同时,同步推进“十万个健康为什么”在线问答知识库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希望丛书积极拥抱新媒体新技术,创新科普传播形式,与“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有机结合,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等活动,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人民卫生出版社董事长王雪凝表示,将创新探索健康科普出版路径,为丛书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保障,全方位、全媒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人民健康。

  据了解,2022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强调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依托现有科研、教育、文化等力量,实施科普精品工程,聚焦“四个面向”创作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培育高水平科普创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