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与人工智能共创未来

作者:冯宏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18

资料图片


  在人工智能(AI)出现之前,是出版业承担了重要的信息内容传递角色,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方方面面的需求。可以理解为,传统出版时代的一本图书,特别是一本专业领域的图书,本身就相当于人工智能在特定行业领域应用时打造的一个智能体。

  在今天,AI时代,人类正在广泛使用更复杂的信息内容容器(从文字到音视频、到游戏),借助更多硬件设备和更为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对信息(知识)进行表达、表现和传播,并面向用户创造出更为丰富的交互和体验。

  在未来,出版与人工智能将基于共同的功能与价值实现融合,为解决人类与环境的冲突而共同努力。


  出版产品形态的智能化


  信息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创新和最终实现广泛应用,会有一个多种产品形态迭代并存的阶段,数纸并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下去。同时,即使在数字形态方面,出版业也会有更多智能化的产品形态出现。

  新图文产品。借助AI大模型庞大的语料库和生成能力,叠加数字人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将以问答对话形式与用户深度交互,实现实时的具象化。比如,借助Midjourney等软件,可以文生图、图生图的方式输出多种风格的图像作品,可以批量、快速、高效生成图像。

  新音频产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可以用于语音合成,生成逼真语音。比如,通过学习个体人的语音特征,语音生成式模型可以生成模仿该个体的逼真语音,应用于虚拟助手、语音翻译等。AIGC技术可以用于生成音乐,根据提示的风格和简短的核心旋律,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支持音乐家产生创作灵感、尝试组装多种元素、探索更多元的音乐风格。除了直接进行音乐创作,还有广告等各类配乐的应用。

  新视频产品。一是,基于AIGC的视频生成工具,集素材搜集、视频剪辑、后期包装、渲染导出和发布于一体。二是,基于AI的虚拟制作,是绿幕制作的升级,拓展了现实舞台场景,丰富了视听节目表达空间,增强了实时交互体验,塑造出“虚拟化在场+实时互动”的效果。

  新游戏产品。AIGC可有效提升游戏产品研发效能,AI可以帮助游戏开发者快速且低成本生成对话、脚本、地图、布景、人设等基础数字资产,并可以检查、补全修复代码,缩短游戏制作周期、提升效率。AIGC可以提升人机交互体验,带来游戏产品升级。

  产品形态的总体进化趋势。出版业产品形态在人工智能时代将呈现出的特点:第一,更能满足用户,基于AI数字交互引擎,将打破传统信息内容封装符号的隔阂,实现图片、文字、声音、影像和游戏的融合,游戏已经成为最顶端、可以向下兼容和包容的信息内容容器;第二,更能理解用户,能够基于对用户数据的合法、合理分析,精准掌握用户真实需求,及时有效满足用户需求,助力用户成长;第三,更能解放用户,让用户从标准化、重复式的脑力劳作中解放出来,进行深度思考;第四,更能激发创作,在AI工具中及时沉淀用户反馈,反哺创作者,并能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转换角色、投入创作,形成可持续再生产。


  出版流程的智能化


  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初级阶段,实现了对传统线性产业链流程的数字化移植;未来将实现非线性产业链流程的智能化重构。

  内容创作的智能化。AI与其他数字技术集成,可以支持内容创作在写作、绘制、摄影、摄像和游戏等多个领域从“纯粹人工创作”过渡到“人+机器创作”的智能化创作。促进内容生产机构升级,有望进入“注重内容生产标准化和流程化的内容工业化”阶段,提高专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编辑加工的智能化。基于编辑流程的数字化再造,编辑加工实现升级。AI技术的加持,将促进编辑加工实现智能化。一是,协同生产成为可能,数字技术方便了作者、编辑、设计师等参与出版物创作的协同,提高了创作效率;二是,互动生产成为可能,作者、编辑和读者之间实现更多实时互动,内容供应将实现实时更新。比如,以古籍整理为例,AI技术能实现古文本知识图谱的自动生成和古籍内容的智能化整理,让古籍能够以文本形态加以检索、关联阅读和深度挖掘利用。

  营销手段的智能化。AI技术提供实时、全球范围内的内容传播途径,出版机构可实现在线发行分销和运营。比如,开发数据库、应用软件等,以在线提供出版内容服务的方式,更高效地触达读者或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在今天,众多数字商店、应用商店和网络平台为文学、教材教辅、音乐、影视和游戏等信息内容产品创造出智能化销售渠道。

  产业流程的总体进化趋势。出版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可以实现各个生产运营环节、消费场景的融合,更加贴近市场的产销融合,提供贴近用户的内容服务特别是知识服务,实现“内容+”的解放。第一,在环节融合方面,传统的编印发环节融合为实时供应,基于庞大、即时更新的数字资源池可生成多类型产品;第二,在场景融合方面,实现用户视角入口的全面贯通,不同用户在同一场景,同一用户跨不同场景,都可获得不同体验;第三,在产销融合方面,建立起供给与消费的闭环连接。


  服务模式的智能化


  新技术的出现,有机会助力传统出版业摆脱“制造业”模式,成为真正具备可以与消费者互动的“服务业”。

  智能化促进出版业从制造业走向服务业。传统出版业正在经历从供应产品的“制造业”变为提供内容服务的“服务业”。以往,出版机构依托于图书、期刊等出版物与读者建立联系。在AI技术加持下,出版行业可借助智能终端,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形态、更具沉浸感和交互式的内容服务,并探索出基于大数据匹配出个性化消费模式。

  服务模式的总体进化趋势。出版业服务模式的智能化,将主要体现在智能客服、智能推荐和智能场景3个方面。第一,智能客服方面,基于数字人和ChatGPT技术的智能客服,能够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与读者进行互动;第二,智能推荐方面,在洞察用户第一轮消费需求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匹配连接,可挖掘潜在消费需求;第三,智能场景方面,基于ChatGPT相关技术,可使内容知识嵌入更多专业场景,资讯嵌入更多社交场景,故事嵌入更多娱乐场景。


  出版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


  传统出版业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从AI应用趋势的视角出发,通过自身范式变革实现产业全方位升级,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出版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相加相融。

  出版科技融合是历史规律,也是时代需要。出版业需要加快与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融合,让信息内容的发展跟上信息技术前进的车轮,并能引领和驱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深入地挖掘潜在价值,赋能外部产业,实现价值外溢。

  技术跨界赋能。基于出版业发展需求所产生的技术研发成果,将成为支持和服务外部行业的底层技术工具。比如,AI数字交互引擎将不仅变革游戏的创作与玩法,也能改变更多抽象知识内容的具象化、可体验化的表现与呈现方式,让更多内容“游戏化”,有望打造构建全真互联的高效工具,实现工业、建筑与智慧城市、汽车等多个跨行业领域的应用。

  知识跨界赋能。基于出版业积累的各领域知识图谱,可以引导AIGC生成的碎片化内容在底层形成知识化的结构化,出版业积累的各领域具体知识资源数据,可以作为优质语料,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喂养和训练出各行业领域的小模型,可以将“知识”作为连接,融入和赋能外部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当然,这里需要借助出版业此前已经开展的资源数据标注标引的工作基础,来保证输出端的知识真实可靠性和知识的可溯源性。也只有依靠后端扎实的标注,才能叠加web3、区块链等技术,确保知识元数据、知识资源数据在流通周期中的资产权益可视化,促进更多商业模式的创新。

  加速出版科技融合,是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落实出版业“十四五”规划的迫切任务,是出版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是一场双向的奔赴,是一次共同的升华,融合的最终状态不仅仅是成为彼此,更是要不再区分你我。未来,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出版业,更广泛而言,会出现一个全新的文化传媒业。

  (作者系腾讯研究院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