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强化联动沟通机制取得新成效——

架起社会各界与媒体之间的沟通桥梁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明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08

  “9年来,我们共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失范行为的举报、投诉233件。”近日,河南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副主任何新年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河南省新闻道德委员会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的工作成绩,它见证着新闻道德委员会如何发挥应有作用,并被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广泛认可。

  河南省新闻道德委对全省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进行监督,对违规违纪违法情况协调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省新闻道德委成员单位通过直接调查、综合评议和联动核查的方式形成处理意见,督促引导全省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何新年说:“我们对每一件举报、投诉都及时核查处理,厘清真相,架起社会各界与媒体之间的沟通桥梁,进一步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维护媒体、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强化协调联动机制


  为确保社会监督渠道畅通无阻,河南省新闻道德委每年都在《河南日报》等省内主要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邮箱和办公地址。工作中,按照“受理举报、抓好查处为重点,管理与教育、自律与监督、治理与预防相结合”的思路,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强化协调联动机制。

  2020年6月15日,汝州市夏店镇一家企业负责人到河南省新闻道德委反映:自称“河南环保网记者”的周某在其网站上刊发该企业的负面新闻稿件,当企业指出这篇稿件内容严重失实,并提交相关证据要求周某撤稿时,周某要企业交纳3000元费用。在企业没有明确答复的情况下,另一位自称“河南环保网记者”的赵某主动与企业联系,称周某只是司机,采访报道由他负责,并向企业索要6000元“删帖费”以删除稿件。据此,这家企业认为“河南环保网”涉嫌新闻敲诈,要求予以查处。

  接到投诉后,河南省新闻道德委立即与省委网信办协调联动核查,发现“河南环保网”并不具备新闻采访资质,其冒充新闻媒体、假借新闻舆论监督名义索要钱财的行为已涉嫌新闻敲诈,省新闻道德委结合投诉人反映的嫌疑人指定交易地点,随即向成员单位司法机关进行反馈,联合布控。最终赵某因涉嫌新闻敲诈勒索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河南环保网”被依法关停。


  筑牢齐抓共管机制


  在受理投诉中,还有一些媒体从业者以介绍信、工作证代替记者证,违规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甚至偏听偏信,所发稿件以偏概全,引发当事人投诉。河南省新闻道德委通过核查具体投诉和内部通报、分析、函告、约谈等方式,提醒和告诫各新闻媒体认真查处存在的问题,严肃新闻纪律。

  2021年5月,当事人蔡某向河南省新闻道德委电话投诉并递交书面材料,反映某媒体“记者”梁某偏听偏信,在抖音平台发布虚假新闻,泄露个人隐私,给其本人及家庭生活带来严重损害和影响。

  河南省新闻道德委经过梳理投诉材料发现:该报道涉及到多起法院正在审理的民事纠纷案件,蔡某是多起案件的主要当事人,因家庭纠纷与丈夫张某引发离婚诉讼,且法院已经判决不支持原告张某提出的诉讼请求。因对判决结果不满,张某便杜撰蔡某同多人有不正当关系,谎称蔡某以结婚名义骗取多人钱财,并对新闻媒体隐瞒了法院判决。

  梁某接到线索后仅凭张某单方面叙述,便在涉事媒体官方抖音号上发布视频报道。事件传播发酵后,当事人蔡某被网暴,遭不明人员频繁骚扰。

  河南省新闻道德委核查发现,梁某没有新闻记者证,属无证采访,且报道内容失实。根据核实核查发现的问题,省新闻道德委约谈了涉事新闻单位负责人,指出无证采访违反《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要求该新闻单位在新闻采访时要持证采访,同时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对接到的新闻线索要深入调查,多方核实。对司法机关正在审理的案件要适时回避,避免仅靠一方的陈述断章取义,发布报道,从而引发投诉。最终涉事不实报道视频被责令下架,涉事人员梁某被通报批评。


  创新沟通谅解机制


  2022年4月,河南某农业公司书面投诉,反映某广播电视台播出的节目《“染色”的柴鸡蛋》报道不实,投诉涉事记者未履行媒体采访报道客观公正的原则。随后,河南省新闻道德委约谈了栏目负责人,要求就报道中提到的鸡蛋进行过“染色”说法提供相关书面证据。

  经调查发现,在上述报道中,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市场上有部分鸡蛋被经销商使用含加丽素红(斑蝥黄)的饲料添加剂以改变蛋黄颜色,并以“柴鸡蛋”为名进行销售,侵犯消费者利益。确定选题后,相关报道团队通过走访商超、农贸市场、养殖场等场所,选取了3个不同品牌的“柴鸡蛋”,经过统一编号后将样本送至检测公司做加丽素红、加丽素黄成分检测。在检测公司出具了未加盖CMA检测印章的报告后,该媒体据此制作、播发了《“染色”的柴鸡蛋》报道。

  通过调查核查,河南省新闻道德委认定该节目制作存在问题:一是选题导向有偏差,于食品安全这一敏感问题,栏目组在未对市场做深入调查的前提下,记者先入为主,把未经职能部门认定的个别问题渲染成市场销售的普遍现象,误导受众;二是报道缺乏客观公正,栏目组只选取3个品牌的送检样品,且从抽检过程到检测机构选择等环节,未有执法部门现场见证,检测结果难有公信力;三是节目制作依据不实,作为报道主要依据的检测报告,没有加盖检测机构公章,仅为一张微信图表,由此得出掺假结论,缺乏法律和事实依据。

  依据核查情况,河南省新闻道德委协调双方进行沟通,责成涉事媒体机构下架问题节目,及时纠错并向投诉人道歉。在核查人员的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谅解。

  面对新形势,何新年表示,将结合河南新闻宣传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发挥好河南省新闻道德委的组织协调优势,强化统筹联动工作机制,认真受理社会各界的投诉举报,查处新闻失德失范行为,为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氛围作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