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社“从破产到重整——企业调查实录”蹲点调研报道

帮助困境企业 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

作者:本报记者 张博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9-05

  《湖北日报》近日在一版连续刊发“从破产到重整——企业调查实录”系列报道。《从负债40多亿元到“氢”装上阵——随州车企新楚风绝处逢生》《债务总额达12亿元,濒临破产的天喔又回来了——府院联动救活“消失的茶”》《32天帮助企业摆脱近20亿元债务纠纷,从濒临退市到加速快跑——“十堰第一股”再立潮头》《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热议——“破产重整就是新一轮招商引资”》,4篇长篇深度通讯深入探寻如何将破产重整作为“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的抓手之一,帮助困境企业、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和较高的传播价值。


  奔着问题去 不回避矛盾


  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要对陷入财务困境但仍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

  事实上,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发展好坏,社会关注度高,尤其是关于企业破产重整的内容,各级政府、企业界、广大人民群众更是非常关注。

  湖北日报社编辑部迎难而上,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研之风,通过蹲点调研,直面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全面准确反映湖北省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通过破产重整,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内生动力自救的故事,不仅对扭转社会上“谈破色变”的观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向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传递“用法治的力量搭把手、扶一把,对于身处生死关头的企业,是绝处逢生,也是蝶变之机”的观念。


  社会效果好 传播价值高


  在本组报道中,《湖北日报》记者兵分三路,深入随州、武汉、十堰,到新楚风、天喔、华昌达3家企业蹲点采访,并到办案法院、政府部门、律师事务所采访破产重整全过程。这不仅使4篇稿件兼具深度与力度,扣人心弦,引人思考,而且深入的采访、生动的呈现,更提升了这3起破产重整案的社会价值、传播价值。

  《随州车企新楚风绝处逢生》讲述了引入高质量投资人助企业转型升级的故事,《府院联动救活“消失的茶”》展示府院联动为困难企业引来“活水”。4篇角度各异、侧重各有不同的深度通讯,是记者沉到深水抓活鱼的生动实践,更体现了《湖北日报》对3个典型案例的深入挖掘、精彩呈现和深刻思辨。

  同时,《湖北日报》该系列也对各省相关工作提供了较大的借鉴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