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洞察万物与内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25
《孟子》里有一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仔细想想,创作其实也符合这个规律,要么以广阔的视角,心系“国之大者”,关注国计民生;要么洞察万象与内心,与自然共鸣,与自己和解。
总榜图书《大国经济学: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中国发展》关注中国经济发展要面对长期性和多维性的挑战,作者们通过数据和实例,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只要对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同样有着经世致用之功的两本上榜书,一本可“上九天揽月”,另一本让“家家麦饭美”,前者《星耀中国:我们的嫦娥探月卫星》介绍我国探月工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后者《种子 种子》向世人宣示“中国粮,要靠中国种”,看上去好似一天一地的两本书,但都胸怀“国之大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总榜多种图书从不同切口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尽的江河不断流: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从宏观上勾勒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阐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的重大价值;《敦煌!父亲的召唤》则让我们从回忆中看到了常书鸿、常沙娜父女炽热的敦煌情结,领略敦煌魅力,这又何尝不是融入血脉的文化传承?《雨燕飞越中轴线》则带着我们从“北京城的精灵”——雨燕的视角,俯瞰金丝带般的北京中轴线,对北京无比熟悉的张之路为小读者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北京文学地图,也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深埋在了孩子们的心底。
《我的原野盛宴(博物版)》则呈现出大自然真正的模样,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思。一切杰出的文学都离不开大自然,文学家也会不自觉地流露自己的自然观念。不仅是儿童文学,成人作品也是如此。正如作者张炜所说:“大自然是母亲,人类不过是她众多的孩子之一。孩子的爱与依恋,更有感激,应该是自始至终的。”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无暇旅行的你不妨读读阿来的《西高地行记》,书中有他对自然的观察,对历史、文化以及人生的思考。称自己为“自然之子”的阿来,从笔端流淌出别具一格的旷野高山。
对于自然的书写,可以让文学脱离世俗的纷扰与困顿;对于精神的剖析,可以让我们从文学作品中了解自己。毕飞宇继《推拿》后最新长篇《欢迎来到人间》,拥有一个充满力量和期待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读者可以有机会反躬自己的精神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真实面对自己有那么难吗?也许有万般的身不由己,但这次,《还有谁谁谁》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黄永玉这位在世人眼中有趣、率真的“不老顽童”,其实是经历过太多悲欢离合,困苦磨难。在这部追忆老友、怀想人生的散文随笔集中,大家黄永玉回望走过的漫漫人生路,以及一路同行的故友亲朋,讲述他们的情怀与命运、理想与归途,记录下他们的真性情,在属于他的时光长河中的诚挚道白,让我们记住了他的平静而锐利,从容而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