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解读共同富裕宏伟蓝图 读懂中国未来的美好生活

——简评《中国式共同富裕:理论、实践与政策选择》

作者:沈鸿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24

《中国式共同富裕:理论、实践与政策选择》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23年8月版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更是社会主义制度应具有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路走来,我们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形成了精准扶贫的科学方略、构建了高效运行的治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进一步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本质特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更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共同富裕之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式共同富裕:理论、实践与政策选择》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解读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这幅蓝图有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有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城乡融合发展实践,更有中国式共同富裕的产业协同发展实践、中国式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践,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可读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一直奔赴在探索共同富裕的征程上。

  在理论逻辑上,本书先对共同富裕的理论来源进行全面梳理,回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设想,从理论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内在矛盾和弊端,并说明了未来社会追求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原因。在历史逻辑上,对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历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探索阶段、1978—2012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深入探索阶段、2012年以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用一章的内容对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进行全面梳理与科学归纳,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精准解答了“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以及“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之问。

  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的社会形态。

  在现实逻辑上,本书按照各个领域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意义、当前已经取得的主要进展与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未来按照共同富裕目标推进相关工作的建议这一结构展开,既充分利用了大量翔实的数据、案例、资料佐证相关论点,保障了全书的可读性,也强调运用学术理论框架阐释相关命题,增强了全书的学理性。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的社会形态,这是共同富裕社会形态的政治属性,也是本质特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走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但道宽、道亦明。征途如虹,行则将至。

  在政策逻辑上,本书以浙江省为案例,从总体情况、历史脉络、重点难点、经典案例、经验启示等方面介绍了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经验。同时,基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内涵,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居民收入与财产、公共产品可及性、人民生活质量、收入分配公平度和生命健康7个方面,设计了能够衡量共同富裕目标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的共同富裕原则,作者提出了包括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更加充分的就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中国式共同富裕:理论、实践与政策选择》从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本质内涵、实现路径、政策方向等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对共同富裕进行实践分析和理论解读,拓印出了人民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