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印展国际媒体周传递数字智能信号

作者:本报记者 祝小霖 见习记者 牟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23

  8月14日—16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全印展国际媒体周系列活动在上海召开。来自各地40多个印刷、包装协会及印刷企业代表共襄盛会,研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现场感受到,我国印刷业发展方式已发生深刻转变,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深入推进,集约程度和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创新能力正持续提升。

  数字化建设正向作用显著

  当前,我国印刷业整体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印刷业总产值达到1.43万亿元,其中数字印刷产值228.5亿元。可见,数字化转型成为印刷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化建设正向作用显著。

  上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曾原在《上海印刷业数字化贯通水平报告》中指出,报告总体判断是上海印刷企业数字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少量企业大幅领先。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价值效益与企业的数字化程度成正比,数字化建设正向作用显著。

  该报告是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等共同开展的上海印刷业数字化水平的全面评测调研。报告以上海产值300万元以上的508家印刷企业为调研对象,从数字化基础、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成效4个维度综合考察其数字化发展水平。测评结果显示,108家企业处于初始起步期,占比21.26%;53家企业处于单点尝试期,占比10.43%;18家企业处于全面建设期,占比3.54%。在此之中,标杆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建设方式、经验体会及所取得的成效,可为全行业探索构建数字化贯通的印刷产业新体系提供示范与借鉴。

  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沈剑毅认为,印刷数字制造技术的逐步成熟为印刷企业创新升级指明了方向。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引导作用,加速传统印刷业进行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并推广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示范车间和示范工厂。

  印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印捷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震东看来,印刷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进程有一个周期,需要一步步推进。“方正印捷从2005年开始进行喷墨印刷领域的可行性研究,在按需印刷、智能包装等领域重点耕耘,现已拥有喷墨印刷、数字印刷、自主软件三大产品线。未来,方正印捷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国内按需印刷出版的落地与发展,为我国印刷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北京华夏视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视觉检测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将数字化应用于印刷质量管控领域。华夏视科高级产品经理姜永泉告诉记者,机器视觉比人类视觉的精确性和客观性更强,印刷质量数字化分析与决策系统能够有效推动印刷质量的提升。

  将绿色融合之路走深走实

  媒体周系列活动现场,印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表达了对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并进发展势头的看好。为数字化注入绿色动能,将融合之路走深、走实,才能在印刷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当前,印刷业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印刷产业分化加剧,企业要想继续在市场中生存,必须走精、专、新之路。”苏州科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市场总监马长茗认为,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德教育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推出多款受市场欢迎的绿色环保油墨。书香油墨便是其自主研发推出的创新产品,读者使用书香油墨印制的图书会闻到淡淡清香。如今,科德教育正计划将这种书香油墨延伸应用到包装印刷领域。

  杭州科雷机电工业有限公司不断推进绿色化进程,推出的EZC丽神智能数字放墨系统便是其一项融入数字与绿色的创新成果。“作为全球首创的智能数字放墨系统,它结束了多年来印刷放墨过程仅凭人为经验模拟调试的非标准化历史,提高了印刷生产效率和印刷品质。”杭州科雷机电销售总监金良健介绍,该系统因其放墨的高精准度,能够节约50%的过版纸和15%的油墨,让印刷过程更加绿色智能。

  在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李照刚看来,印刷企业要转向更加环保低碳的印刷方式。如今,乐凯华光推出的免处理版材让印前阶段真正迈入绿色低碳发展。“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尤其是上海,免处理版被印刷企业广泛应用。”李照刚认为,就印前而言,免处理版是实现绿色印刷的关键产品,也是推动印前板块转型升级的重要产品,在缩短制版周期、减少曝光耗能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废水和化学品的零排放。“乐凯华光对今年前7个月100家免处理版客户和100家常规版客户的版材消费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免处理版客户消费量同比呈现22%的增长,而常规版客户消费量仅增长3%。”

  自主创新释放强劲动力

  在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中,印刷产业链相关企业不断加强平台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他们认为,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创新发展中抢占先机。

  “目前,印刷企业在管理方面仍存在生产可见性较差、数据延迟、效率低下等问题。”平湖英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陆哲伟认为,建设智能工厂不失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当然,打造印刷智能工厂需要软硬件俱备,并将精益制造理念融入其中。“英厚机械推出的按需印刷智能工厂就是以机联网为基础的精益制造系统,不仅包含智能化仓储、物流系统,还实现从印前到印后全流程的设备上云,通过自研云平台,将订单、工单到机器的所有生产任务环节打通,实现印刷全流程的数字化。”

  浙江炜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朱清也认同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我们始终正面技术创新难点,坚持自主研发,为高品质、高需求产品服务奠定基础。”朱清表示,在电商、新零售等模式的影响下,印企订单由原来的大批量、单一产品,向定制化、个性化转变,数字印刷和印刷的数字化成为发展方向。

  随着市场上纸袋需求增加、人工成本上涨等变化,江苏方邦机械有限公司也通过加强产品创新,以满足不同需求。方邦机械总经理方顺凯介绍,针对下游客户因使用低成本纸张导致的纸袋承重能力不足的问题,方邦机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原来单层纸张制作的扁绳纸袋改为双层,增强纸袋承重能力,更好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