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特别节目——

多重浪漫如“七”而遇

作者:本报记者 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23

  8月22日七夕佳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如七而遇 漫歌今夕——2023七夕特别节目》如期播出。今年的七夕特别节目大胆革新,以“七夕国潮音乐节”主线内容,结合“蹲点式”新闻报道,在江西新余仙女湖以及湖北郧西,为广大观众朋友带来一场浪漫热烈的视听盛宴,传递千年七夕的文化内核。

  今年是总台七夕特别节目走出摄影棚录制的第七年,所以,“今年有个浪漫的名字叫‘如七而遇’”。节目总导演顾志刚、杨觐梦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此次七夕特别节目依托于台上、台下的双线并行的节目形式。台上是“国潮文化”赋能的音乐节现场,在彰显个性真我、释放情绪的场景化舞台上,将中国式浪漫融入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潮流视听;台下通过“新闻+”视角,采用蹲点记者现场采访的全新形式,带领观众走进平凡而真实的爱情故事,通过随机采访与强互动,释放普通人的细腻情感,交织出一幅烟火升腾的幸福图景。

  新闻视角 为中式浪漫注入真实情感

  今年,“新闻视角”成为七夕特别节目的最大特征。对此,顾志刚表示:“今年我们用一个更接地气、跟观众更能融合的视角去与观众交流,目的就是用一种当下的、时尚年轻的形态,去传播传统文化的内核。”

  节目一开始,便以总台新闻记者庄胜春街采切入,带领观众去找寻七夕的时代意义。七夕意味着什么?浪漫有什么内涵?你怎么理解爱?带着这些问题,庄胜春走上街头展开随机采访,得到了多样又统一的答案:“七夕是浪漫,就是和最想念的人在一起,把平时没有说的话讲出来。”“哪怕相隔万里,只要心意在,就会感到浪漫温暖。”“浪漫是一茶一饭一烟火,一屋一人度一生。”这一形式不仅打破了原有传统模式,更是从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挖掘“中国式浪漫”的当代呈现。

  与此同时,真实人物访问也一一展开。对于这些人物的选择,两位导演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每年,我们都会挖掘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在这些关于爱的故事里,有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怦然心动,也有着经历过岁月洗礼后仍旧不负彼此的坚守,更有山河为证、家国为先的无私奉献。”

  青春基调 古老节俗焕发时尚风采

  从去年的“画面唯美化、去场景化、去舞台化”,到今年的打造“国潮音乐节场域”,总台七夕特别节目以更时尚年轻的视听形态,传播传统文化内核。

  在焕新视听效果驱动下,总台七夕特别节目大胆突破原有的晚会表演形式,借鉴国潮文化概念,引入传统戏曲、民乐、非遗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与流行音乐美妙“联姻”,为观众提供新奇七夕体验:《戏韵情长》让歌手张淇、黄龄与越剧、黄梅戏、京剧、昆曲名角搭档,唱响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歌曲新编;《月亮代表我的心》用苏州评弹演绎流行经典《花好月圆》,既应景七夕又独具新意……

  “以焕新的方式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释放出古老节俗的时尚风采,焕活七夕佳节传承至今的活力基因。”两位导演认为,在执导总台七夕特别节目的7年里,他们都从“节日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出发,找寻它的内容再造与形象表达。

  同时,七夕特别节目不仅用国潮音乐造梦,还设置了沉浸式文化体验氛围。在江西新余仙女湖畔的主会场,节目组现场搭建国风市集,让特色美食、非遗互动、国潮手办集中展现,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七夕民俗体验。

  仪式构建 串联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七夕特别节目录制策划期间正值首个全国生态日,节目配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推出“古树下的告白”融媒体活动。选择17棵古树,在树下设置“告白小屋”,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七夕祈愿的仪式感,收集普通人的真情告白。在七夕特别节目中,这些来自古树下的告白穿插节目全程,串联起平凡烟火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关于这个充满仪式感的策划,顾志刚说道:“在中国传统里,习惯有一个倾诉对象,古树就是一座这样的桥梁,能把自己的心愿传达出去。”杨觐梦也表示,从两年前的七夕特别节目开始,她就开始了“古树告白”的设想,今年恰逢首个全国生态日,活动水到渠成,“我们年年做七夕特别节目,感觉还是缺少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所以今年我们就在想通过古树祈愿弥补这样的遗憾。”为此,节目组还设计了一个与线下活动匹配的H5新媒体产品。

  线上线下的融合还体现在今年的播出形式上,除了传统播出平台,节目组专门组织放映队伍,走进一座座村镇,在当地的文化广场上搭建起幕布,让村民们欢聚一堂,一起观看总台七夕特别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