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河文化:致力科幻题材与类型剧创新

作者: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22

  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精品竞涌、亮点频出,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创作者们敢于创新,勇于开掘新题材,进一步推动类型创作。一些题材创新甚至是开创性的,比如由灵河文化制作,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题材剧《三体》,用中国方式、中国态度向世界呈现了优秀的中国科幻作品,得到了海内外广泛认可和好评。


  做科幻,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科幻片投资而言,这是一场沉没成本极高的“赌注”。科幻影视作品的时间、精力、财力投入和回报比其实比不过其他类型影视作品,《三体》从启动到播出历时近7年,其间充满了挑战。无论是美术、造型、概设、特效,还是编剧、导演、摄影等,国内几乎没有有经验的团队。电视剧《三体》的出品人、总制片人白一骢形容,做科幻,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对《三体》而言,有的时候连石头都没得摸。

  在选择剧本的解决方案时,《三体》创作团队用了最笨的办法——一一尝试,最终找到了最正确的路径“回归原著”;在选择美术概设的解决方案时,历时三四年产出超万张的设计图纸,来落实“现实主义”基调;在拍摄过程中,500余人的创作团队找寻国内最契合原著的场景,甚至去了许多科研院所,如研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相关机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


  给反馈,用真心换真心


  名场面“古筝行动”的播出令受众纷纷弹幕留言“震撼”“竟然拍出来了”。其实它的拍摄充满了挑战,这场戏采用的是实拍+特效的制作方式,前期筹备时就做了近2年的方案和动力学的演示,走遍了国内十几个相似地点,拍摄了大约20天,后期特效长达1年多,最终才有了这场25分钟的戏。其间,主创团队甚至去“蹭”高校的相关动力学课程。在实拍中,灵河文化创作团队还用真的钢结构搭了一条被切割后的船。

  《三体》仅视效制作部分就历时2年多,最终呈现出的是CG制作时长200多分钟、总镜头数2000多个、CG角色290多位,包含11个大型场景、总渲染帧数97900帧的超大制作,远超一部动画电影的体量。种种挑战,不胜枚举。


  标准化,提供品质保证


  其实,在《三体》上线前,有许多受众不相信中国团队可以做出科幻。《三体》播出后,收获了大量科幻迷的认可和鼓励,受众开始相信中国自己的团队有能力挑战科幻题材。很多人认为,《三体》的成功为中国科幻剧打了样,推动了技术革新,储备了制作经验,是对中国科幻赛道的大力推动。其实,《三体》背后的制作公司——灵河文化的制片理念和自研系统在制片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随《三体》的制作实现了完善与升级。

  一直以来,灵河文化专注于制片体系的管理把控,不断优化制作流程,在其标准制作流程下诞生的另一部作品《御赐小仵作》也是备受受众好评。

  长期以来,古装剧是较受国内受众喜欢的电视剧剧种之一,受众基础庞大,这些年也有爆款代表作。《御赐小仵作》虽然从一个小人物出发,但背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情怀和家国大义,具有独特的主题价值。制作团队介绍,这部剧的着重点就是“小正大”,也就是小人物在大时代下坚守正义的内核,并在创作中坚守12字方针:清晰主线,人设真实,直接表达。


  反套路,尊重创作规律


  女性独立和男女平等的意识,在《御赐小仵作》里得到了充分表达。而“女子保护女子天经地义”等金句传递出的真诚和良善,击中每一个女性的心坎,引起极大共鸣。有仵作就必然会涉及到尸体解剖,会有很多冰冷和血腥的场面,但这并不一定是受众想要的。制作团队决定用动画来还原解剖过程,使画面显得干净纯粹、一目了然,但又不会有血淋淋的画面。

  《御赐小仵作》故事始终坚持以事业线为主,侧重悬疑推理,辅以成长与爱情。悬爱兼容,类型不单一;双线并举,内容更丰富。尊重戏剧的创作规律,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悬疑探案做扎实,人物关系也随着剧情自然递进,不是单纯搞事业,也不是单纯谈恋爱,价值正向。这种踏实叙事的“反套路”让受众眼前一亮,使得《御赐小仵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

  无论是星辰大海的科幻题材剧,还是受众庞大的其他类型剧,想要得到受众的喜爱从来都离不开品质二字。每一部爆款和备受受众喜爱的剧集背后都凝聚着制作团队及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努力。未来,也期待广大电视剧工作者进一步推动类型创作呈现新貌,推出更多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