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西迁大先生》呈现8位西迁带头人故事——
主题图书出版让西迁精神常讲常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22
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题出版研究院联合组织策划的西迁精神图书新成果——《西迁大先生》日前在山东济南发布。该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讲述了8位西迁大先生在西迁进程中的带头作用,在扎根大西北漫长岁月中的奋斗历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21年9月,西迁精神列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出精神谱系主题读物成为出版单位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为此对话《西迁大先生》编写出版团队,分享以图书出版与时俱进弘扬西迁精神的思考。
“西迁”与“大先生”融为一体
“本书的核心是弘扬西迁精神,而提到西迁,就不能不提起当年的老教授、老专家们,他们是西迁的带头人,是西迁精神的群体缔造者。”谈及该书主题,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西迁大先生》总策划陈丽告诉记者。
在陈丽看来,展示西迁大先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国家民族为己任,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典型事例来揭示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唱响爱国奉献的主旋律,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为了塑造群像概念,本书最初的主题是“西迁先生们”。“后来,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强调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们将‘西迁’和‘大先生’融合在一起,更加鲜明呈现主题立意,传递大先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非凡的人格力量。”陈丽说道。
西迁老教授、老专家众多,书中彭康、陈大燮、钟兆琳、张鸿、赵富鑫、周惠久、殷大钧、陈学俊8位西迁大先生是如何选出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迁大先生》主编卢黎歌表示,选择的标准一是爱党爱国,忠诚担当,坚定地听党指挥跟党走;二是人品、学术在西安交大要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符合“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的标准;三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居于全国领军的位置,职称是当时较为稀少的正教授;四是在西迁中身先士卒,作出突出贡献。
据悉,编写团队在这样的标准下筛选出10余位大先生,其他大先生的故事将留待后续出版。
多元史料呈现真实故事
《西迁大先生》中每位大先生都有特定的成长经历、学术背景,也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如何既写出各位大先生的特色,又要在体例风格上达到统一,给读者一气呵成之感,成为编写团队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为确保内容真实严谨,还需要对大先生工作生活的素材资料,特别是西迁前后的图书、文章、诗歌、照片逐一挖掘和梳理。
作者杨澜涛对此表示,首先要占有多元系统史料,通过人事档案、口述采访和回忆文献资料等,多方面呈现西迁大先生多样人生的真实故事。此外要深入考察大先生的成长史、创业史,以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史、个人史等多维视角来定位大先生的客观贡献。
例如,为充分展示西迁大先生陈大燮的成长经历、理想信念、人格力量,作者燕连福多次前往学校档案馆、西迁博物馆梳理陈大燮的相关事迹、文章、成果,将其家人、朋友、弟子对他的回忆和评价记录下来,同时梳理西安交大热工教研室的历史,将年长教授的口述史作为资料支撑,凸显陈大燮等老一辈交大人的优良传统和宝贵品格。
作者田建军回忆了撰写中的一个细节,“59分带来的财富”是西安交大关于赵富鑫严于要求学生的故事。为了印证故事的真实性及个中细节,他多方搜集资料并数次采访赵富鑫在世时的忘年至交吴寿锽、王小力两位教授以及赵富鑫的女儿赵国枫。在庆祝西安交大100周年校庆的校报上,他也查到了关于这个故事的讲座报道。这些材料互相印证,使赵富鑫的人格形象逐渐丰满。
形成西迁研究资料宝库
回忆书稿打磨过程,卢黎歌表示,每位大先生的内容都至少修改过3次,有的甚至推翻重写。从主题思想到内容编撰,从文字撰写到图片选择,从编校质量到设计印装,做到精益求精。在《西迁大先生》策划编写过程中,还得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韩建民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包括编写建议、样张讨论修改以及书稿审核把关。
事实上,西迁精神相关图书出版自西安交大出版社建社起便一直进行。特别是在2018年启动“西迁精神出版工程”之后,出版社更是将西迁精神图书出版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西迁大先生》也成为“西迁精神出版工程”的代表性作品。
据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西迁大先生》副主编李重介绍,“西迁精神出版工程”目前已出版相关图书60余种,内容涵盖史实记叙、人物传记、报告文学、史料整理、戏剧创作、地缘考证等,全方位地向读者宣传、普及了西迁精神,也形成内容庞大而阐释深刻的西迁研究资料宝库。
“与时俱进、常讲常新是保持西迁精神图书生命力的重要方法。”李重表示,选题要做到深挖和拓宽并举,扩大出版的种类和规模,使读者有更多的选择。要创新出版形式,打造图书出版与其他传播形式互为依存的立体传播矩阵,以适应大众化阅读的趋势,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文化育人效果。
“从出版实践来看,青年一代对西迁精神及各类红色文化具有很高的热情,要在内容表现形式、营销模式上不断创新,以吸引新生代读者。”李重进一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