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思的共鸣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18

当我们谈论给孩子的文学,很容易想到的便是诗,诗在很大意义上已经成为了童年的代言词。刘丙钧的《谢谢你,春天》(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便是一部兼具美与思的诗集,以对童诗本质的坚守,呼应着时代与诗艺的变与恒。
《谢谢你,春天》秉承着刘丙钧一贯的美学坚守,对世界、时代以及儿童内心的深度观察与追探,以此完成充满智性的深度写作。整部诗集,可以以“读”作为理解的关键词。诗人以一颗童心打通真正的儿童视角,读出的是其对于社会百态、自然万物、儿童生活的深思与态度。如《读懂一棵树》的起笔,便是作者两句掷地有声的确论,“树 没有翅膀/却有梦可以飞翔”,那棵孤独的树,经历了自然的风刀霜剑,却以一种“昂首的姿态”,把自己“开拓成了一片森林”,那些经历被写进年轮,而收获与典藏也恰在这书写的历程中。读懂一棵树的过程,便是辨识自我与困境、个人与梦想的关系。
读即思,从聚焦到深思,作者用了一双流动的童眸。
如果说以“流动的童眸”去发现、以抵达的思索去抒发,构成了刘丙钧诗歌的美学基础,那么他对于韵律的处理则显示着他对现代诗尤其是儿童诗创作颇有意味的实践。在《谢谢你,春天》中,几乎每一首诗都没有明确的押韵,却以更加巧妙的形式,使诗歌节奏鲜明,声律和谐。
诗是美与思的呈现,儿童诗的美应更加洗练而纯粹,但其呈现过程却是寓繁于简的,儿童诗的思应抵达儿童生活又不断关涉成人世界,为时而著,但其呈现形式却是波澜内蕴的,这就是儿童诗之难,也是儿童诗之魅。
细读刘丙钧的作品,无论是诗歌抑或童话,不难发现他的视角是敏锐的,且心态永在“当下”。他以最朴素而艰难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创作之路,永远“行走”,永远“思考”。这种潜藏在文本内部的“光华”,让他的诗歌有一种“可持续”的风格或言质感。
在《谢谢你,春天》中,作者用大篇幅诠释这种写作态度。如在《看红叶》中,诗人借助树诠释秋天,其旨要却在“每一次爬山/都有一次新的感觉”,四季轮转,成长之路盘旋前行,每一个日子都俗常安稳,可唯有亲身感受这平凡中的滋味,才能获得“新的感觉”。外放感知于日常,是诗人传递给少年读者的诗情,也是成长的密钥。
可以说,《谢谢你,春天》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诗集,作者以“读”的艺术,将诗人之心与读者之心关联鉴照,再以无声之律拨动童真的心弦,经由行思之道把诗之滋味渲染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