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东风频吹 为印业数智化注入新动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6
从顶层设计高效统筹、掌舵定向,到各地扎实推进、落实落地,细数印刷业10年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扶持政策,其含“新”量之高、含“金”量之足。7月以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通过调查全国31个省(区、市)数字化扶持政策情况发现,行业主管部门谋篇布局、因地制宜,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推动产业数智化升级。
谋篇布局 指明发展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也强调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这为我国印刷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建设现代化印刷产业体系,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我国印刷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是印刷业通过《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和《印刷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的顶层制度设计定下的方向。自此,数字化成为印刷业提升供给质量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源。
既有加快动能转换的发展目标,又有推动数字网络化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重点任务,两个五年、两大《规划》,在统筹大局中谋划数字化发展。2017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到“十三五”期末,数字印刷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印刷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显示,“十三五”的数字印刷发展目标已经达成,要进一步推动数字印刷、印刷智能制造、印刷互联网平台等新动能持续增强。
为加强系统设计、统筹规划,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等五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的“建设扩容印刷智能制造测试线”“支持数字印刷企业和互联网印刷服务平台发展”等,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以实现产业链各要素衔接联动、同频共振。
数字化方向指引下,中宣部印刷发行局进一步细化落实方案,先后指导地方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印刷协会等围绕数字化发展等推进工作。2018年至2020年,先后发布《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升级指南》《长三角区域印刷业一体化发展升级指南》《珠三角印刷业发展升级指南》,通过打造“互联网+”产业新业态,持续提升技术装备、产品工艺、节能环保和信息化水平等的引导,为各地印刷业数字化升级提供样本。
与此同时,平台作用愈发显现。从2018年开始,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连续通过“聚焦智能化”“聚焦绿色化”“聚焦融合化”的主题,统摄产业发展和协同创新,从搭平台、给政策、优服务方面精准发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因地制宜 特色政策推动
顶层设计引领,地方有力落实。为了解各地近10年助推印刷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扶持举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从7月开始围绕数字化向全国31个省(区、市)主管部门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地主管部门为本地印刷业的数字化转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出台了相应的数字化扶持政策。
北京、福建、江苏、湖北、上海、山西、辽宁、重庆、陕西、吉林、河南、黑龙江、青海、安徽等省(区、市)纷纷出台数字扶持政策,对各地印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行扶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在企业数字化升级过程中的作用。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北京先后发布《关于推动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升级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北京市推进出版物印刷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鼓励企业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等,在优惠政策、扶持项目和奖励资金方面予以优先支持。福建、江苏出台地方印刷示范企业管理办法,对创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企业给予扶持。两地主管部门回复的调查表显示,前者奖励资金已达300万元,后者扶持资金累计9000余万元。湖北出台了《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绿色印刷和数字印刷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调查显示,其从2018年至今每年扶持60万元,8家数字印刷企业已受益。
同时,多地将印刷企业数字化转型纳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出台新闻出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创资金成果资助类扶持等,在沪数字化发展突出的印企可获总计3560万元的扶持。山西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印企数字化升级等,2012年以来共扶持460万元。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具有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示范引领作用的印企发放资金补贴,共获扶持资金1597万元。
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印刷项目也是各地扶持的重点。重庆扶持数字化智能生产线等项目,3家印包企业已获资金1268万元。陕西对数码印刷技改配套项目等提供支持,1630万元资金惠及19家印包企业。吉林省工信厅奖励工业升级改造示范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印企共收到“红包”100万元。河南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示范项目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
此外,各地结合当地产业特点提供相应支持。记者从调查中了解到,黑龙江投入68万元开发印刷发行网络服务监管系统,覆盖全省1500余家印刷企业,数字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青海10年来对民文教材印刷亏损共补贴1100万元,2022年对中小学教材印刷企业补助100万元。安徽则聚焦龙头企业数字化带动,重点支持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建设。
搭建平台 有条不紊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10年,在国家方向指引、特色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在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的带动下,各地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积聚产业优势、链接专业资源,推进印刷业高质量发展。百花齐放的盛景下,也由专项推进演变成全面发展。各地在聚焦数字化的基础上,辐射绿色融合、智能制造等主题,紧锣密鼓安排部署,有条不紊推进工作。
各地大型印刷展会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的地方印刷展,已举办3届的江苏印刷业创新发展博览会专门设置数字技术、智能设备等展区,展示江苏印刷以数字化引领、“四化”创新发展的成果。同期主论坛——江苏印刷业创新发展博览会高峰论坛连续以“由数字到智能”“聚力高质量 建功新时代”等为主题,联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今年6月举办的2023年中部(长沙)印刷产业博览会上,数码印刷企业参展比例明显提升。此外,福建、山东等地也进一步将印刷展会打造为对接服务的平台,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速数字化创新驱动。
各地举办的数字化论坛或研讨交流,业已成为主管部门指引发展、印刷企业研判方向的重要平台。其中,已举办4届的中国出版印刷者大会,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浙江省委宣传部等的支持下,每届都紧扣书刊印刷行业关注的热点焦点,依次聚焦“数字·贯通·融合”“精益·智能·互联”等主题,逐级深入探讨创新发展方向。
搭建交流平台的基础上,行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也在逐步推进。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主办的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自2020年开始增设数字印刷员,可谓是契合发展趋势。由此,各地也纷纷组织选拔数字印刷员的省级竞赛,为数字印刷技能人才展示风采、切磋技艺、提升本领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