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琴品鉴》

走进中国古琴的前世今生

作者:刘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5

  古琴,古称琴、七弦琴等,近代为了区别于其他的乐器定名为古琴。古琴起源于中国,发展在中国,琴器、琴人、琴曲、琴论统称为古琴艺术。古琴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人类文明的遗产,其文化价值为世界公认。

  《中国历代名琴品鉴》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2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中国琴学研究丛书”中的一册。“中国琴学研究丛书”共四册:《中国历代琴诗品鉴》《中国历代琴词品鉴》《中国历代琴人评传》《中国历代名琴品鉴》。以完整、立体的方式将优秀古琴艺术全方位呈现出来,从而实现古琴艺术在诗、词、人、形方面的文献资料的精编、品鉴、传播、共享等功能,贴合古琴爱好者与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实际需求。

  《中国历代名琴品鉴》共收入中国历代精品古琴100张,一琴一故事,记述了从唐代到近代千余年华夏文化的辉煌与沧桑。这是国内第一本以古琴实物断代历史纪年排序的古琴图册,制作精良,品质上乘,内容具有创新性与普及性。图册在内容编排上最大的特点是,第一,每张古琴在讲述故事的同时,都借鉴了不同时代的绘画、陶器、琴谱、诗词、文献等文学艺术作品,以对比的方式让读者全面了解不同时期的古琴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文化脉络清晰,方便读者在历史线条中理解古琴艺术。第二,图册中收入近年来科技考证古琴的最新研究成果,均属首次发表。

  本图册的知识结构涉及中国文化史、古琴发展史等多领域学科,需要考证大量的古琴实物和文献资料,虽然此书面向的读者对象是普通大众群体,但古琴的知识领域一直游离在中国文化史与文物论证之间,如何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精炼出一本大众看得懂的古琴文化图书,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本图册在内容的普及性上从古琴断代、选择、评价三个方面做出了努力,为广大的古琴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册可读性强的鉴赏读本。

  第一是断代。古琴实物的断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自宋代古琴文化盛极时起就给后人留下了无数谜团。面对传世古琴的真伪,古琴断代成为品鉴传统古琴的关键。本图册依据郑珉中的研究体系,在目录开篇发布了历代古琴标准器编辑成的图谱,对比这些图谱,读者可以进行直观的比较与参照。对100张历代古琴的断代,在书中都有明确的说明。

  第二是选择。从唐代至近代,流传下来的古琴共计2000余张。本书选出的100张古琴中包括唐琴13张,按照制作风格分别确定为盛唐、中唐、晚唐琴。五代琴1张。宋琴39张,分别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元代古琴4张。明代古琴36张,以宗室制琴最为有名,其中潞王琴最多,有名款记录的就有几百张。还有清琴5张,民国琴2张。入选的古琴均符合断代清晰、故事厚重的标准,让读者对中国古琴发展史的脉络能有一个立体清晰的认识。

  第三是评价。中国各个时期的文化都会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唐代受到王朝官制和佩印等级的限制,古琴制作没有在琴体上钤印的做法,且鲜有题铭。北宋时期,宋徽宗开创了职业书画家在画上钤印的先例,古琴制作也出现了钤印与题铭的情况。本书通过分析古琴琴体上的钤印与题铭,结合红外线拍摄现代科技手法,为读者详解古琴背后的历史谜题。

  古琴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她充满了人类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华章异彩。希望这本画册中的古琴历史故事与文化内容能够走进广大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读者的心中,深入到华夏子孙的精神中,为民族的文化复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