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

追根问本以通古今之变

作者:本报记者 李美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4


  进机关,搞学术,还是做出版?1985年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耿相新面临职场中的重要时刻,再三思考后,他最终选择到中州古籍出版社。

  从校对、助理编辑干起,到编辑、编辑室主任,再到总编辑、社长……和书打交道的38年间,书之于他,是工作也是生活,是物质也是精神,是生命也是心跳。

  第十四届韬奋出版奖评选结果近日正式揭晓,作为长期勤奋工作在出版一线、身体力行韬奋精神、在出版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出版工作者,耿相新获此殊荣。《长征路上小红军》等4个项目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河南藏甲骨文集成》等8个项目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全宋笔记》(102册)、《三十六声枪响》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秘境回声》获2022年度“中国好书”……立足中华文明史,耿相新一系列全局性谋划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要做有生命力的书


  1990年,年仅26岁的耿相新着手策划“中国边疆通史丛书”。此前,无论是范文澜、周谷城,还是郭沫若、翦伯赞,都是以中原的视角看历史,“我认为还应该站在边疆的角度看历史,把中国通史和边疆通史加起来,就是完整的中华通史”。历时13年之后的2003年,这套丛书出齐,并于当年荣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其中的《中国边疆经略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在耿相新看来,出版的重要作用之一便是传承。他一直从人类文化的宏阔视野中透视出版。“要做有生命力的书”“要做能在书架摆上二三十年乃至更久远的书”“人的精力有限,一辈子如果能做三五套这样的书,也就非常有意义了”。

  为此,耿相新践行着“心之向往,身体力行,行必能至”的理念。今年6月16日,他主持策划、出版的“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推介及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丛书已完成出版23种,内容质量高,深受读者欢迎。其中著名考古学家王仁湘的《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入选2022年度“中国好书”;《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多次重印,成为较具影响的畅销书……

  一路走来,他看重传承,坚持做有生命力的书,做能在书架长久摆放、经得起时光淘洗的书。回望出版生涯,耿相新坦言:“我喜欢书,而出版可以‘无中生有’,把一个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书。出版是创意产业,魅力就在于创造性,这很吸引人。”


  工作是生活更是生命


  耿相新在《窗外词》的跋里写道:“几乎每个夜晚,睡前的一两个小时我都生活在宋代的词句里。我以这种毅力——活在宋代,生活了大约三年时间,将繁体竖排五卷本《全宋词》通读了一遍,又通读了一遍周笃文、马兴荣编学苑出版社版十卷本《全宋词评注》……”

  书对耿相新而言,是工作,是生活,更是生命。在耿相新的办公室,目之所及全是书。

  坐拥书山,是他最喜欢的感觉。

  从爱书的读者,到怀揣敬畏的出版人,耿相新开始试着从整个行业、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去审视、叩问、追寻出版人的职业意义。

  他主持策划、出版的点校本《全宋笔记》,历经19年方告完成:10辑102册,2266万字,收入宋人笔记477种。宋代笔记数量庞大,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弥足珍贵。

  耿相新策划或主持出版的“中国汉字文物大系”、《民国史料丛刊》、《清代名人稿本抄本》、《全宋笔记》、《清代缙绅录集成》、《华夏文库》、“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中国地方志分类史料丛刊》、“夏文化研究丛书”等书籍均彰显出很强的生命力。攻读历史专业的他,早在大学时便对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文学史、西方哲学史基础课程十分感兴趣。就知识结构而言,青年时期对文史哲知识的积累为其日后的出版工作打牢了基础。

  对耿相新而言,是一流作者和一流编辑共同构成了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有影响力和竞争力、有生命力和创新力的出版物,无一不是一流作者和编辑合作的典范之作。


  投身文化复兴之路


  “我要将‘中国文化崛起之我’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一番,要用实际行动投身于文化复兴之路。”2009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面对时代风云激荡,耿相新不由得思考新时代编辑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对他而言,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而是人,是编辑的远见与内容组织能力。

  新时代的优秀编辑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耿相新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编辑的先决条件是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作者,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性能力、规范性能力、内部组织能力、外部社交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他坦言,当下从出版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出版和平台直播传播时代,如何将快速迭代的各种数字技术应用于编辑和出版,应当是年轻编辑思考的起点。出版的未来绽放于新技术之上,只有熟练掌握并应用最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乃至引领世界出版。

  提起退休前的愿望,耿相新说,要把书籍史“四部曲”中的另外3本写完;要从世界百科全书中整理出一份作者年表和一份著作年表,梳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作者和著作;还要做一个中国书目数据库……

  耿相新认为,“追根问本以通古今之变,探原求因以穷历史源流”,是他成就卓异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