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未来科技创新与突破

作者:刘济美 马静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14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历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许有所不同,但都是运用人类智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回顾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标志性的科学成果和主导技术,无一不对解放生产力、推动文明演进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战略,加大对前沿技术的投入力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领域加紧布局,并相继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取得突破。这些重大创新成果同样显示出颠覆性的力量,正在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引领新的产业革命。

  从近年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态势看,科学家和工程师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我们欣喜地看到,大数据、深度学习、量子通信、精准医疗等一批前沿科技成果纷纷走出实验室,相继步入产业化阶段,而且科技改变产业形态和要素组织方式的趋势也日益明朗。

  面对着这样的变化,2019年7月,我们开始筹办“致未来·C-Talk”公益性科技演讲大会。在当时,我们只是希望能够用一种更为创新的方式,提供一个让未来技术与航空产业应用能够开展对话的平台。

  大家经过讨论,决定将第一期命名为“新的序章”。第一期12位科技主讲人讲述了机器人学、量子物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进展。演讲结束后,一位在航空领域从业多年的老工程师对我们说:“探索未知,接纳新知识需要勇气,对传统的航空业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中国航空业要想在下一个航空百年为世界留下中国方案,就必须有工程人员愿意跨越这个鸿沟。”

  在党的百年华诞,我们回望着“恰百年风华”,为科技工作者铸就新时代的国家脊梁欢呼振奋;在“‘疯狂’实验室”里,我们共同探寻未来科技的每一次创新与突破;于“云程发轫”,描绘深海探测、空天科技、数字孪生等多个前瞻性行业发展的蓝图;科技发展“动力无限”,我们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也在亘古流转的宇宙间探索未知;听见“先声”,“致未来·C-Talk”在推进跨界认知、促进多域融合上更进一步……

  4年来,在很多人的推动与贡献中,我们举办了13期科技公益演讲。“致未来·C-Talk”与147位国内著名科学家与工程师,从不同角度与层面阐述与展望新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迫切的产业需求,帮助我们重新认知新技术新产业的概念与价值。正是无数这样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永不退缩的探索精神与携手创新,为中国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升华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即便“致未来· C-Talk”还只是呈现了一个小规模的样本,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会在21世纪的“科技云图”中留下更多精彩记录,而今天的我们,则有幸成为这张“科技云图”的创造者!

  “科学的定义就是不断拓宽人类知识的边界,每拓宽一个边界就是照亮一个领域,使人类从黑暗中走出来。”我们的初心与使命感更加明确:对跨界新技术进行辨析与预判,及时发现具有价值潜力的新技术,促进多学科跨领域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助力中国航空制造业创新发展。

  唯有创新的思想才能激发创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事实上,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已经超越了我们这个团队各自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需要团队成员不断拓展已有的知识体系,用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探索、理解新知识与新技术,不断产生新的产业视角。对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创新团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书共收录了35位嘉宾的演讲实录,涵盖民机产品、基础技术、民机材料、飞机系统、能源与动力、试验试飞、适航审定等多个领域。我们相信,这个时代将是中国航空产业最有希望的时代,因为她给我们的未来以最新的期许,她让我们每一天都能感知科技创新的喜悦。

  我们追逐着时代前进的方向,不是为了抵达终点,而是要去遇见路上的风景。“致未来·C-Talk”也将与所有科研人员一起乘着风云,蹚过烈火,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科技智慧。

  2023年,致你我,致时代,致未来!

《中国高度》

刘济美 等 著

中译出版社

2023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