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画虎第一村”打造最美文化空间
——走进河南省商丘市王公庄村农家书屋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14
农民画家在王公庄村农家书屋创作。
民权县委宣传部 供图
在中宣部发布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名单里,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农家书屋位列其中。这个农家书屋有什么过人之处?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前往民权县王公庄村,探寻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的风采。
踏入村庄放眼望,飞檐屋角,白墙黛瓦,绿色勾线,仿佛进入江南烟雨的水墨画卷。沿着蜿蜒伸展的青砖路,走进王公庄虎栈创客中心二楼的农家书屋,映入眼帘的是书香浓郁的奇妙世界,大大的落地窗前,三三两两的群众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书。
活动巧融虎文化
农家书屋聚人气
素有“中国画虎第一村”美誉的王公庄村,全村1300多人,有900多人能执笔画虎,年均创作绘画作品9万余幅,90%以上的绘画作品以销定产,销售产值可达1.2亿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虎文化产业。如今,该村正着力打造特色文旅小镇,丰富乡村旅游产业链。
王公庄村发挥农家书屋平台媒介作用,打造“农家书屋+”模式,结合当地的虎文化,开展艺术展览、手工制作、书香交流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还将生态文明法律知识讲座、农技知识培训搬到书屋里。
王公庄村将画虎文化与农家书屋结合起来,在农家书屋所处的王公庄虎栈创客中心,一楼是展厅,多幅神态逼真、形态各异的画虎佳作错落有致地分布,并时常邀请全国各地的画家在此举行画展、交流会,二楼的农家书屋则变成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画家和村民的交流场所,他们在此学习探讨绘画知识,画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
“我们突出文化元素,以基层阅读、乡村旅游为衔接点,全方位植入‘虎’元素,打造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农家书屋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助推农家书屋有效可持续发展。”北关镇党委书记王斌介绍。
线上线下齐发力
有空间就有书香
“振兴乡村不仅要振兴农村经济发展,也要振兴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王公庄村采取线下搭台、线上发力,以活动为媒、融入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式,全力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峰介绍。
新打造升级的农家书屋面积达120平方米,装修风格现代简约,明亮的透明玻璃落地窗与窗外绿树相得益彰,白墙边竖立着3组深色书架,村委会按照村民阅读需求,配置“政经、农业、生活、文化、少儿、综合”六大类图书资源6000余册,电脑10余台,报纸期刊20余种,电子音像制品200多张。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利用率,结合实际,王公庄村把农家书屋建设成位于村中心的功能复合型农家书屋,与村民体育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休闲娱乐室相配套,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不少村民几乎每天都来农家书屋坐坐,他们说,这里离家近,有空来看看书,很惬意。书屋管理员崔亚晖说,书屋以志愿者报名的形式,实行轮班值日制度,负责场所秩序维护、书籍摆放、公共卫生、信息登记等工作。
在王公庄村农家书屋的显眼处,张贴着一张庄子书屋“数字图书馆”海报,上面有数字图书馆的简介、登录方式及账号密码等内容。记者按照海报中提供的登录方式进行操作后发现,浏览数字图书十分简单,整个操作流程不超过5分钟。
“我把数字图书馆的二维码保存到手机上了,啥时候想看书,一扫码就行了,比纸质书方便多了。”村民杨美菊说。
“全县已建设完成了528所数字图书馆,每所数字图书馆从拥有数字版权的30万部数字图书、绘本、音视频中配备3万册左右适读书目,总用户量已达8万余人,做到了‘书’随机动,机随人走。”民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忠强表示,下一步,民权县将进一步加大数字图书馆推广力度,将海量数字资源进一步送到基层群众手中,逐渐形成“有空间就有书香”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