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主题论坛”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与会者呼吁——

推动《永乐大典》等珍贵典籍服务当代社会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13

  本报讯 (记者章红雨)7月9日,由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市昌平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23明文化国际论坛“永乐大典主题论坛”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论坛以明文化研究与《永乐大典》传承保护为主线,探讨《永乐大典》研究的新发现、新进展,以及古籍数字人文、明文化主题研学游等有关内容。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志明代表主办方致辞。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主持论坛相关活动。

  熊远明表示,国家图书馆是全世界《永乐大典》的最大藏家,从建馆之初即致力于大典的搜集与保护,至今共入藏《永乐大典》224册。2002年以来,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组织对海内外存世《永乐大典》进行有计划仿真影印,目前已累计出版295册,约占存世总量的七成。2014年以来,国家图书馆推出“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等专题展览,并在此基础上于2021年5月挂牌成立《永乐大典》研究中心。今年2月,联合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等单位建设发布了《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第一辑收录馆藏《永乐大典》40册75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他表示,国家图书馆将继续推进散藏于世界各地的《永乐大典》的回归,希望广泛汇聚社会各界的资源和智慧,共同推动《永乐大典》等珍贵典籍的整理研究和挖掘阐释,使中华优秀典籍中蕴含的历史智慧能够更好地服务当代社会。

  冯志明表示,举办“永乐大典主题论坛”,旨在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和推广这部旷世宏编,也将以此为契机,在持续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的基础上,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昌平区打造成全球明文化交流传播引领区和旅游目的地。

  论坛上,山东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李振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项旋,央视创造传媒常务副总经理、《典籍里的中国》总导演、总编剧左兴,中国国家版本馆古籍部副主任赵银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成员位通,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高树伟,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顾恒、古籍馆研究馆员刘鹏、古籍馆馆员宋晶、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李思成分别就《永乐大典》的修复、研究、大众传播、海外回归、数字化、出版、展览,以及明文化主题研学等内容作以交流。

  论坛上还举行了赠书活动,国家图书馆研究院院长申晓娟、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琳代表双方互赠《永乐大典》及明十三陵主题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