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甘肃玉门86个农家书屋串珠成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屋”尽其用 “阅”享生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12
“村村有书屋,户户飘书香。”初夏时节,行走在被誉为“铁人故里”的甘肃省玉门市广大乡村,一个个农家书屋串珠成链,如同一簇簇绚丽多彩的精神文明之花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沁人心脾。
近年来,玉门市的86个农家书屋,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最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阅读和文化活力。
农家书屋是“不走的专家”
“我种植温室大棚西瓜已经7年了。今年,从农家书屋最新的书籍上了解到一种西瓜新品种,成熟后是黄皮红瓤,口感极佳,颇受市场欢迎,所以就大胆尝试种了半个棚,并为其起名‘黄金贵族’。”看着大棚里青翠藤蔓上格外醒目的金黄色西瓜,玉门市柳湖镇西瓜种植户李文仙乐呵呵地说。眼下,他种植的“黄金贵族”已经成熟上市。
像李文仙一样善于学习和捕捉市场信息的“新农人”有很多,他们都将农家书屋作为“加油站”,通过不断学习并多方面谋划增收途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玉门市赤金镇营田村韭菜种植户张占红眼里,农家书屋是“不走的专家”“不花钱的顾问”。张占红高兴地说,他除了经常去书屋借阅一些关于韭菜种植的书籍,还会积极参加农家书屋举办的农技交流活动,农家书屋帮助大家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我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很多。3个温室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收入将近6万块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我们培育一批懂知识、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玉门市金湾村党支部书记陈洋感慨道,农家书屋已成为学习农业生产技能的智库,实现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学文化、长技能。
记者了解到,玉门市全市农家书屋现有图书10.8万册,每年举办各类阅读活动360场次。农家书屋已成为当地广大农村地区传播科技知识、丰富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文化阵地,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
农家书屋是“红色文化传承地”
讲一个红色故事、聊一部党史影片、读一本党史书籍、听一首赞党红歌……这两年,玉门市努力把农家书屋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书房”,面向农民群众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农家书屋管理员们将“指尖课堂”“德育课堂”搬进村民家中,为他们送上志愿阅读服务。
“参加农家书屋举办的交流分享会很有意思,农闲时大家伙坐在一起说说最近的学习心得,学学最新的理论政策,感觉生活充实了不少。”赤金镇铁人村党员厉万祥说。
“去年以来,玉门市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通过采取‘农家书屋学习宣讲’‘农家书屋交流分享’‘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等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百姓实际生活相结合,着力打通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邀请典型人物、党校老师在农家书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宣讲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提高乡村文明程度,让红色文化之花开满玉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玉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汤云说。
井然有序的图书陈列、简单朴素的装饰布置、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走进下西号镇下东号村农家书屋,面积约50平方米的书屋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书屋管理员田菊红正在将新到的图书整理、分类、入柜。“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们着重增加了党的理论政策类书籍,可以让农民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到党的最新政策。”田菊红告诉记者,这个书屋拥有藏书3000余册,涵盖党政、文史、科普、农业、少儿读物等数十个类别。
汤云表示,下一步,玉门市将进一步延伸拓展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数字化书屋建设,不断探索“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乡村振兴”等共建新模式,通过打造接地气、聚人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主阵地,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将农家书屋打造成为全民阅读的基层阵地和精神文明的“大粮仓”,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