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李占领:

谦虚好学是出版人的好素质

作者: 本报记者 章红雨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05



  与一些单纯做图书编辑的出版人相比,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李占领的工作经历较为丰富。在36年的出版职业生涯里,李占领经历了从业务部门到职能部门再到管理岗位的多次转换。

  回顾过往,李占领说有两个时间段令他记忆深刻。一个时间段是2008年2月至2016年6月他在香港工作期间,带领香港中华书局出版团队,组织出版的“新视野中华经典文库”(全套50册)、《香港人应知的国学常识》(5册)、《习近平经典引句解读》及“图解”系列等图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个时间段则是2017年以来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编纂出版工作,使其政治素质、专业能力、业务管理诸方面都得到明显提升。

  李占领的体会是,做出版“如履薄冰”,但只要有毅力、有定力,持之以恒,一定能做出一些成绩。这可谓是李占领始终对出版工作保持热情的力量。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李占领。


难忘在港工作岁月

  2008年2月,时任中华书局总经理总编辑办公室主任的李占领被相关部门派往香港中华书局(隶属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担任副总编辑,后担任总编辑。回想当时的心情,李占领说那是一种与在内地做图书出版很不一样的责任感、使命感,即中国国情知识方面的图书、中国历史文化普及类的图书要多出、快出,因为这些图书对人心回归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在责任感的驱动下,李占领带领团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连续策划出版了“新视野中华经典文库”(以下简称“新视野”)、《图解中国国情手册(修订版)》等“图解”系列,还及时从内地购买版权、改出繁体字版的《中国梦》《开始读中国文化的第一本书》等很有影响的图书。

  其中,“新视野”的策划、编辑、出版令李占领记忆深刻。李占领说,当时策划此套书有两点考虑:其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上对中国文化越来越重视,相关需求越来越多,宣传推广中国文化有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其二,做这套书要符合香港读者阅读习惯,从内容选择到作者队伍组建,再到解读的角度,都要与内地做同类图书有所不同。

  基于此,李占领将“新视野”的内容聚焦于香港读者也认为很重要的历代经典作品,具体可分先秦诸子、哲学宗教、文学、史地4个小的系列。结果,“新视野”陆续上市后,立刻受到香港读者认可。

  分析“新视野”成功的因素,李占领认为该套书最大的亮点是,大部分作者是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香港本地的学者更多,还有个别海外学者。之所以寻找港澳台学者为作者,是因为港澳台学者的生活工作环境、人生经验、见识及对历代经典作品内容的理解、感受,令香港读者有亲切感。

  “事实证明,这套文库不仅受到香港读者的欢迎,也受到内地读者和出版社的关注,一上市就被内地一家有实力的出版社预订了全套的简体字版权,并预付了可观的版税。”李占领说,“当然,中华书局的品牌影响力、名誉主编饶宗颐先生的加持,都是这个文库获得成功的不可忽略因素。”


大项目需有团队意识

  2016年,李占领回到北京中华书局后,一个更为重大的任务放在他的肩上,那就是作为出版方代表,深度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复兴文库》编纂出版工作。从2017年该项目启动至今,6年过去了,李占领始终为编纂团队的各位专家学者所表现出的担当、敬业精神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所深深感动。

  令李占领印象深刻的是,九十高龄的总主编金冲及先生亲拟编纂体例(10条意见)、亲自主持每次主编会议、仔细修改每期工作简报,一遍遍审定各编的目录和样稿,一次次与分编主编当面商量、沟通修改问题;几位副总主编(分编主编)也都为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编纂工作付出大量心血;相关审读机构、审读专家也是高度负责,认真审读后,提出了大量具体、中肯的修改意见。各方的共同努力保证了《复兴文库》一至三编于2022年10月顺利出版发行。

  图书编辑怎样才能胜任《复兴文库》这样重大的出版项目?对于这个问题,李占领的体会是,首先要有政治上的领悟力、判断力、鉴别力,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各编各卷中文献的取舍作出比较科学、准确的判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复兴文库》收录的是近180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相关历史文献,涉及大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如对近现代史、党史、国史比较熟悉,审读、处理书稿时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对历史文献内容、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就会更有把握,对各编各卷编选说明的修改和对其他相关问题的处理就会更加专业。再次要有整体观念、系统观念。一个数十卷、数百册、上亿字的大型出版项目,每个人只能承担其中一部分专卷单册的审读加工任务。但要想真正做好自己承担的工作,必须同时关注整套书的情况,必须了解其他卷册,特别是关系密切的相关卷册的情况,注意前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文献关联情况,以便对相关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李占领强调,做大项目需有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参与大项目的人多,必须做到步调一致,不能各自为政,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习惯处理各自手头的稿子,必然会一团糟。


好编辑需具备高素质

  采访中,李占领对于记者关心的一些问题也作了回答。针对如何看待学者型编辑,李占领说,学者型编辑是有学问的编辑,有扎实专业功底和专业研究能力的编辑,有学者特征、学者的成就,但主业是编辑、是做书,而不是学术研究。

  在李占领看来,出版社需要学者型编辑,专业性、学术性强的出版社更需要学者型编辑——有利于保证图书的学术价值、内容质量,有利于高质量出书,有利于打造出版社的品牌。

  那么李占领眼中的优秀编辑又是怎样的?李占领说,需整体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能做书、会做书。具体而言,就是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储备、业务技能、文字加工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工作效率等。那些有素质、有能力,又肯于做事的编辑,一定会有好的成绩。不止于此,李占领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做事不用心,不认真,知识再丰富,专业再强,能力再强,仍然做不好编辑。”

  今年年底,李占领将光荣退休,记者请他对年轻编辑说几句寄语。李占领说自己常与同仁共勉的一句话是: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太多,稍一犯懒,就会落后、掉队,工作质量就会下降。为此他希望年轻的同事虚心好学、用心做事,当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少一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