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世界更深层次读懂中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03
中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经济发展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总揽本期总榜图书,它们不约而同地为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经济、认知中国智慧、读懂中华文明提供窗口。
聚焦中国经济与科技创新
中国人口发展正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在其新著《人口负增长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与机遇》(中信出版集团)中指出,这也是改革红利应运而生的机遇。从中国经济面临的紧迫问题和特殊挑战出发,这本书阐释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特别是从供需两侧的挑战出发,结合现代化的目标和发展的任务,分析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发展机遇。
新时代的中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彰显创新魅力,创新引擎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支撑。长篇纪实文学《我心飞扬——“华虹520精神”纪事》(上海文艺出版社)聚焦中国近年来风云激荡的芯片科技产业发展史,翔实铺就永无止境的创“芯”之路。作家何建明用深情、翔实的文字全面展示了中国芯片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华虹芯片为窗口进入中国芯片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真实展现中国芯片产业、芯片企业发展的全貌。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大国建造》改编成书的《大国建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则以80多个新地标的故事,通过特殊的视角和极强冲击力的画面,穿越到建筑和建筑结构内部,讲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故事。本书以纪录片《大国建造》文字稿件为底稿,充分利用纪录片里精美的工程镜头画面与展示工程技术的系列图纸、图像画面,打造一部全新视角的中国建造“纸上纪录片”。
彰显文明与智慧的恒久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研究出版社)中,中共中央党校“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项目组特约请20多位国内学界专家对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予以深入解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彰显其恒久价值。
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历史著作,从民族成长到文化传统形成,其中蕴含着启发心智的根本道理。《从封建到大一统:〈史记〉中的历史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以《史记》的记载为基本主线,通过对每一个重要节点的探讨,把握历史演进的脉络。书中,作者韩昇系统整理自己对《史记》的认识,全书不仅仅是讲《史记》,而是通过《史记》的相关内容教授,试图厘清中国历史的脉络,揭示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给孩子的人类文明史”系列(人民邮电出版社)是一套为孩子讲述全球文明史的作品。作者吴军将中国文明发展史与世界文明发展史相结合,重点讲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的文明发展进程,带小读者通过这套书感知漫漫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文明。
清华110周年校庆之际,新华社与清华大学杨振宁、邱勇、丘成桐等11位名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从校风到校训,从育人到学术,他们的话语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浸润着人生的智慧。《学问的秘密:这就是清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便是这样一部访谈录,为读者揭示清华成功的奥秘,阐释清华人文内涵。随着2023年高考落幕,这本书有着特殊意义,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无论是否考上清华,都能从中汲取清华精神。
抒写人间烟火与诗意成长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最基层的公务员,乡镇干部始终处在第一线,各项决策部署最终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穿针引线、落到实处。乡镇公务员的日常是什么样的?他们经历着怎样的人间烟火?作家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点观照基层公务员群体,叙写他们日常的琐碎与坚守。《星空与半棵树》是他继《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喜剧》后第五部现实题材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与“舞台三部曲”至少存在两个显著差异,一是脱离了戏剧舞台,不再拘泥于塑造典型的戏剧人物;二是压缩叙事时间的长度,拓展叙事空间和叙事浓度。
越来越多的作家将笔触对准青少年成长。作家肖复兴的儿童文学新作《水上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生动细腻地描述了一个体育少女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刻画出她及其周边的教练等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展示了作家对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思考与人文情怀。在该书责任编辑孙菁看来,这是一部关乎孩子成长、充满人文关怀、真正践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儿童文学作品:“不难读出,作家不惜笔墨为我们讲述更多的是练体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益处。”
一次偶然,弄堂隐秘之处传出的美妙小提琴声,让热爱音乐的荞麦着了迷……《手足琴》(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则是一部关于亲情和音乐的长篇儿童小说。近年来,作家赵丽宏也将视线投向儿童文学创作,多部作品描写纯净自然的童年生活。赵丽宏表示,《手足琴》浓缩的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既写了兄弟之情,也写了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渴望。虽然距离小说中写的年代已经过去几十年,但他相信童年、童心以及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和追求是共通的,“希望这本书能给当下孩子的童年生活增添滋味,引起对美好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