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马爱梅:
喜与渔者同钓,欣赏诗与远方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03
“编辑工作犹如与耕者同季、与渔者同钓,有着无限可能和无数欣喜。”近日,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谈及自己30余年的编辑生涯时,获得中国编辑学会“从事编辑工作30年编审纪念证书”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马爱梅十分感慨。
前辈引路 无数次摸爬滚打
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在马爱梅的成长道路上,很多人很多事给过她许多启迪与帮助,为她留下了无数美好记忆和令她受益无穷的优良作风、精神品质和人生智慧。
2001年,担任中国编辑学会年会论文集责任编辑的经历,让马爱梅记忆深刻。当时的她初出茅庐,接到这个任务时“既惊喜又惴惴不安”,因为作者都是出版界大名鼎鼎的前辈。
马爱梅反复看了3遍书稿,才敢与学会负责此事的领导联系。她说,当时接电话的是邵益文前辈。她在电话里报告了自己在书稿加工整理过程中的一些疑问,邵老热情鼓励她大胆修改和质疑,并约定一周后由他来负责解决问题。
“我们解决问题整整花了一下午时间,邵老还向我传授了不少编辑经验,鼓励我要多写文章、多研究学问。”马爱梅说,此后的许多年里,她始终牢记老一辈编辑的期望,多学习、多研究、勤实践。
马爱梅编辑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要数参与中国编辑学会组织的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科技之路”丛书的编辑工作了。在选题论证阶段,多家出版社和行业协会普遍认为其立意高远、意义重大,但由于无先例可循,“难度很大,无法统领,不好实现”。
“选题报送到学会后,最终决定由学会领导和15个行业的多位资深总编及十几位知名院士组成编委会,以科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为主成立工作委员会。”马爱梅说。
其后的一年半里,马爱梅作为丛书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以及审稿专家组成员,开展了许多创新性工作,负责起草了丛书编写规范、丛书运用融合出版技术的意见、封面设计建议方案、辅文格式等文件,组织了质检和首发式等工作,参与了从丛书选题方案到出版完成以及后续宣传的全过程,如编写样张的反复优选、大纲的多次审读与优化、质检的互检、印制的联合调度等。她说,自己在出版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这次特殊的经历让她倍感骄傲与自豪,给了她巨大的职业启迪和精神动力。
质量为先 多方面获行业认可
重大出版项目的策划编辑、组织实施,往往凝结着编辑的水平与智慧。《中国黄河文化大典》就是马爱梅的心血之作之一。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刚发表后,马爱梅便立即组织部门编辑们学习,同时梳理当时已有的黄河文献资源,提出了讲好“黄河故事”的系列选题。
2020年,马爱梅带领团队精心编写了丛书项目申报方案。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答辩、公示等环节,《中国黄河文化大典》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立项资助。该项目实现了对黄河文化典籍的深入挖掘整理,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精髓,社会效益显著。
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线。自2011年起担任副总编辑、2014年起开始签发稿,马爱梅发现,日常工作中,三审不到位、质量把关不全面、重要环节漏审等现象,容易出现产生质量问题的隐患点和风险环节。
为此,马爱梅一方面起草制定了《图书质量管理办法》《审稿业务管理办法》《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结合对国家重要文件、系列法律法规和几十项规程规范的研究和细化,设计了表单化的审稿工作流程体系《审稿档案》表,并系统建立了终审后的印前抽检、专家外审、重点书“3+1+1”审稿、印前全品种封扉版质检、成品质检等机制,全流程、多维度地加强综合管控,从根本上提升了编辑的审稿质量。
除了编辑工作、质量管理,马爱梅还在业务研究、出版融合等方面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这样一组数字见证了她30余年深耕编辑业务、践行精品战略、自觉服务行业的印记:
获得过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撰写的论文两次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优秀科研论文奖;担任策划编辑(或项目负责人、执行编辑等)的图书、电子出版物、重大出版工程一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两次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一次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
在期刊上公开发表20余篇专业论文。在各类全国性的编辑培训班上作为授课专家授课70余次。
承担3000余万字的学术专著、教材、工具书、大型画册、科普读物、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各类书稿的编辑和审稿工作。
承担100余种社科文化类书稿的审稿、把关及编写工作,解决过大量编辑难题和重要专业技术问题。
承担300余种图书、100余种期刊报纸的质检、差错认定及把关等工作。
担任过《中国黄河古地图数字资源库》《中国黄河文化大典》《河防一览》等17项国家重点图书及电子出版物项目的选题策划人或项目负责人……
寄语后辈 须磨炼素质能力
30多年间,马爱梅经历了我国出版业不断繁荣发展的进程。她这样归纳阐释编辑工作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编辑是服务新时代、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队伍;编辑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人;编辑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核心主体;编辑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重要力量;编辑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鉴别人和把关人。
新时代编辑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马爱梅将其总结为5个方面素养和5个方面能力。
排在第一位的是政治素养。马爱梅认为,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第二是职业素养。编辑要有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要有志趣高尚、格调向上的职业操守,要有认真负责、服务读者的工作态度。第三是专业素养,编辑要成为某方面或某几个选题方向的专家。第四是心理素养,要不断培养共情、求新、协作、宽容等心理。第五是审美素养同样不可缺少,编辑要对内容之美赏识和发掘,对媒介产品形式之美进行探索和表达。
在马爱梅看来,编辑一要具备选择鉴别能力,包括对选题、文稿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二要具备市场分析能力,要熟悉本专业的市场现状和竞争格局,深入分析市场空间;三要具备语言文字能力,要熟悉出版行业标准、熟知语言文字规范;四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贯穿策划选题、组稿、审稿,到装帧设计、出版制作、宣传营销等环节;五要具备技术运用能力,通过对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使选题获得持续高品质的输出,获得持续高效率的收益。
“做编辑,是个不断丰富自己、完美自己的选择。”在马爱梅眼中,做编辑,可纵横古今中外,可遍历天上人间;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可在自我的笔下感知他人的风雨四季,可在成就他人的路上欣赏到自己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