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工作赋能地方文化发展刍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30
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入选项目地域性极强,这体现出地方考古积极参与揭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多维度地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出版机构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条主线,以考古成果的出版传播履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和使命,发挥出版的优势和价值,让小众的知识变为大众的文化,切实赋能地方文化建设。
以出版为平台 转化和活化地方文化资源
考古田野工作日益完善,出土成果逐渐丰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方面的相关出版物较少,考古工作成果长期不为大众所知。考古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人员风餐露宿,在考古报告之外,少有精力编写其他著作。因此,之前考古成果及文化遗存整理多局限在专业范围内,多用于学术研究参考。
以桂林为例,史前方面,桂林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现史前洞穴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考古成果,则以靖江王府和王陵为代表,相关文物品种丰富,器型多样,纹饰富于变化,在国内均属罕见。此前,这些发现很少为人所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17年至今,在原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整理的资料基础上,陆续出版了《桂林文物古迹览胜》《桂林文物古迹精华图录》和《桂林历史文化大典》,深入挖掘本地文博资源的价值,从而在考古报告之外,将考古成果以一种兼顾专业性、学术性、通俗性的方式出版,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使其广泛流入社会,扩大影响,这是出版机构进行文化资源积累的重要途径。
以考古及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一系列地方文化图书的出版,是地方文化建设的具体成果,更是转化和活化地方文化资源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对于桂林这样一个旅游城市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和打造,研究机构和出版机构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的开展,促进历史文化与旅游融合。如对靖江王府的修缮和保护,参考和借鉴了《桂林靖江王府》的大量研究成果,《桂林名镇名村》《桂林古建筑》对桂林古镇名村的梳理及对名人故居的介绍等,《桂林交通文物图志》对桂林市历代古路、古桥、古驿站(包括凉亭)、古渡口、古关隘等的调查,《广西石刻》对当地碑刻和摩崖的科普,无一不向外展示了桂林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成效。
以出版为手段 引导广大民众认识地方文化
作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具有类型丰富、保存完好、风格多样的众多文化遗存,如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交通水利遗址、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古代摩崖石刻、以靖江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王府遗址等等。各种文物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都得到了有效发掘、整理。对这些历史悠久的重点文物、独特的民族风貌、突出的地域文化进行分类研究,不仅可以完整地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桂林的经济发展状况,亦是对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保护。
与此同时,当前地方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利用与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还存在差距,地方民众往往容易忽略本地文化的存在意义。因此,做好地方文化出版是各地区实现文化创新与传承的基本途径,对该地区的文化普及、文化建设等有着重要影响。地方出版机构立足当地,自然而然地需要承担弘扬地方文化的重任。
考古学的发现一直在不断拓展我们的视野,不断丰富和弥补文献中遗漏、散佚的历史。对考古遗存的发掘,有助于重构历史场景,还原历史面貌,发现更多历史信息,有学者称“没有考古,人类不知道历史,没有出版,人类也不知道历史”。因此,将考古成果和文化遗存纳入地方文化出版,不仅仅是对当地文化的记录,也使广大民众直观地感受我国文物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地方文化出版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立足桂林,走向了全国,如《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首次公开了营造学社在进行川康古建筑调查时为四川广汉古城拍摄的古建筑照片,以广汉为个案,探讨中国传统城市布局,解读中国文化与城市的联系;《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通过解读四川19个文化遗存及其出土文物,从考古的角度呈现巴蜀历史与沿革,进而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展现了中国第一代考古人的探索,如何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古滇文化史》全面展现古滇文化遗址,探寻古滇时期政治和经济中心的沉浮更迭,重构人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则爬梳考古资料再现商周革命,呈现周朝开启的礼乐文明,目前该书的市场销量超过了30万册。
如此种种,既有学术性较强的研究类选题,也有面向大众文化领域的畅销读物,多层次的出版方式,是出版社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体现。
以出版为途径 为地方建设聚力赋能
关注当地考古成果和文化遗存的整理和传播,是地方出版社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这些出版成果对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有积极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地方文化出版工作的介入,运用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坚实的支撑,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
旅游是地方文化的载体,而通过出版这个传播途径,以“研究+出版+文旅”的形式扩大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将大大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除了对桂林本地文化进行整合,广西师大出版社还放眼全国,出版了大量利好地方文旅的图书:《柳州螺蛳粉》以网红食品螺蛳粉为切入点,探讨柳州地方传统生活方式,讲述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与当地故事;《七条小巷——一座城市的美术馆》则通过讲述浙江丽水多彩的生活,展示小巷民居里的人生经历;“丝绸之路文化丛书”则涵盖了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岩画雕塑、奇台商道等多个领域,深入浅出,不仅是文化旅游优质资源的资料库,更是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的展示台。
这些图书的出版让大众了解了各地的历史及文化,再通过推动旅游产生经济效益,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切实落实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