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崇尚工匠精神是屡屡获奖的秘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30
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连续八届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部分出版物。人教电音社 供图
他们不是大国工匠,可是他们崇尚工匠精神。正因为如此,在过去24年里,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电音社)员工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赢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在近期公布的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中,人教电音社出版的产品名列其中,人教电音社因此成功收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八连冠”。
“八连冠”对于人教电音社来说可圈可点,也浸润着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表示,获奖鼓舞了员工的士气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出版社人才队伍培养具有独特作用,那就是出版编辑也应崇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倡导员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企业守专长、制精品、创技术、建标准。而这正是人教电音社屡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关键。
围绕国家战略策划选题
选题全面论证,严禁跟风、同质化、盲目出版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梳理人教电音社获奖出版物选题过程中发现,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策划电子音像产品选题,是人教电音社一直坚持的方向。比如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电子出版物奖的《重器铸梦——探秘中国大科学装置》,采用通俗易懂、立体生动的多媒体语言,回答了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都有哪些,它们的原理、结构是怎样的,一代代科学家和工程团队又是如何创造奇迹等诸多问题。
谈及《重器铸梦》选题策划的初衷,作为责任编辑,人教电音社数字媒体编辑部编辑李东生说,做这个选题完全是被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所吸引,特别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科学装置,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的大国气象。
鼓励员工在广义的教育文化领域中挖掘选题,是人教电音社的优良传统。人教社党委委员、人教电音社社长兼总编辑郑旺全认为,围绕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就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等主题策划选题是人教电音社多年积累的经验。当前,在科技强国建设目标下,为国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科技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成为教育出版人新的使命与担当。《重器铸梦》便是近年人教电音社启动“科技中国梦”系列项目,取得研发成果的第一部。
的确,在人教电音社,什么样的出版物是读者真正需要的,哪些方面的出版选题是有社会价值的,是编辑人员在策划选题中最经常问自己的两个问题。
人教电音社视频编辑部编辑李婧在谈及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音像出版物奖的《书法名家写经典》的选题策划时说,该选题旨在助力国家通用文字的推广与普及。但什么内容是读者最关注、最想知道的?他们在和书法家的探讨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以视觉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中华书法魅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教电音社总编室主任马学良告诉记者,按照人教电音社制定的《选题论证和审批管理办法》,社里的选题论证委员会要对每个出版物的意识形态、选题内容、产品形态、社会效益、同类产品比较、市场发行、预算保障、合作方遴选以及时间安排等进行全面论证,严禁跟风、同质化、盲目出版。
是编辑也是能工巧匠
知识面够宽广,让新技术、新产品为我所用
从好选题到优质出版物,离不开编辑们对于每一道工序的凝心聚力、精益求精。
采访中,人教电音社数字媒体编辑部主任严立讲述的一个故事很有代表性。原来,《重器铸梦》在策划伊始就考虑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但是要实现虚拟现实,VR眼镜必不可少。当时,流行的VR眼镜都是由硬塑料制成,有的类似头盔,有的像突出的眼罩,体积大、价格高,没有办法收纳在电子出版物包装盒内。能不能找到一款能收纳在包装盒中的小巧的VR眼镜,成了一个摆在编辑面前的难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严立了解到国外曾经有一款用硬纸壳做成的简易VR眼镜,使用时将它折叠成一个盒子形状的支架,放置普通手机,即可实现VR效果。它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由硬纸板与两片透镜组成,成本极低。严立通过互联网找到类似产品,请社里出版部门联系生产后,很快第一个样品就送到了数字媒体编辑部。严立和他的团队按照图纸,搭建成一个简易的VR眼镜支架。没想到奇迹发生了,随着头部的变化,VR中的观察角度也随着变动,实现了让读者身临其境体验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设计的精妙和气势的宏伟的初衷。
严立感慨地说:“通过这件事,我深切体会到,做策划工作要有足够的知识面,尽量多地了解新技术、新产品,并为我所用,解决出版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像钻研教学课件一样,把一个原理、一个结构,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甚至VR等教育技术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给读者,让他们理解其中的道理,这正是人教电音社编辑所擅长的。
出精品是个系统工程
坚定融合发展,多领域专业人员通力合作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电子音像出版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教电音社对此的应对举措是,坚定走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在黄强看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出版业的趋势,出版社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注重将技术应用于出版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对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电子音像出版社,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数据化管理、网络化营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此理念下,人教电音社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高等院校,与网易有道、方正、网梯等IT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以弥补技术短板,实现优势互补。与此同时,人教电音社以科研为引领,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密切关注教育技术、融合出版技术发展动态,持续探索在出版实践中的应用。
据李东生回忆,由于创作要求高、实现难度大,《重器铸梦》的策划方案十易其稿,脚本几度增删,DEMO修订制作30多版。“我们10余次登门拜访中国科学院,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就素材资料选用进行反复论证。我们参观中科院创新成果展,聆听专家讲解,研究装备模型,了解‘大国重器’的背后故事。由于创作难度高、压力大,两批作者选择退出。即便如此,我们始终坚持严苛的编创标准,经历了无数次的脚本样例打磨、设计方案比稿、模型调整审核、动画细节推敲……历时19个月,终于完成了这部凝聚着创作团队集体智慧和汗水的作品。”
电子音像出版物是编导策划、脚本作者、审听审看专家、拍摄录制人员、后期制作人员等多领域专业人员通力合作的结晶。出版社编辑人员在选题策划、项目组织实施、内容审读把关、出版流程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据了解,人教电音社长期与教育和出版领域诸多专家学者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积累了一批优质作者,编辑在与专家的合作中激发了更多选题策划灵感,同时专家把关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各个环节都秉持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带给企业的不只是荣誉,还有稳步、持续的发展。据悉,目前人教电音社有2400余种产品,其中“实物载体+网络服务”融媒体产品在所有产品中占比超过80%。
郑旺全透露,今后,人教电音社除继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保持关注外,还将着重在红色文化和科学普及方面深耕细作。比如,正在制作《百年先锋》《旗帜·中国青年说》《铸魂——与孩子一起感悟革命岁月》等红色项目,“科技中国梦”系列第二部《创新逐梦——院士解码中国前沿科技》即将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