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稿件学术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胡晓丹 史永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13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的记载、评价和传播平台,有力地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而对科技期刊所发表文章的学术质量控制水平,是决定一本科技期刊是否成功和获得科技界认可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在加快推进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中,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是什么?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呢?


四个节点把好学术质量关

  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控制主要由专职编辑、兼职编委、同行专家和读者共同参与。专职编辑进行格式审查,主要检查稿件的内容、格式规范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了解作者学术水平;兼职编委进行学术质量初审,主要判断稿件学术质量是否达到期刊要求;同行专家进行学术评审,主要检查研究内容的细节是否正确和质量是否达到期刊要求;读者主要对出版文章质量进行反馈,主要表现在对文章的评价,以及文章的被下载数和引用数。

  作为科技期刊各学术质量控制节点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较好地把关。

  作为专职编辑,一般要求具有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训练,了解相关学科的热点、前沿、重点领域,熟悉相关领域众多专家,对学术内容具有一定的感知和判断能力;作为兼职期刊编委,一般为该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具有很高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训练,具有丰富的办刊经验和撰写高水平文章的能力,对本行业期刊非常熟悉,非常了解本领域的热点、前沿、重点领域,熟悉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具有很好的判断力;作为同行评审专家,一般为该领域高水平专家,对该领域的热点、前沿、重点领域非常熟悉,具有很强的学术判断力;作为读者和引用者,一般为该领域或交叉领域的学者,与期刊出版的文章内容有着共同的研究领域,对文章的质量有着很强的判断能力。


四种问题影响学术质量

  虽然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控制各节点有专人负责,但一直面临着一些客观的问题,这也使得对期刊的质量控制有时不到位。

  首先,专职编辑对稿件的学术判断力不够权威。期刊社专职编辑一般具有较广的学术面,基本了解各学科的热点、前沿和重要领域,能够使用各科学数据库查询作者已刊发的文章情况,但他们往往缺乏对该领域学术内容的深入研究,对稿件质量处在本领域的哪个档次判断能力不足。

  其次,兼职编委会受到行业专家的人情干扰。编委作为各行业的专家,主要工作还是做科学研究,担任某个期刊的编委只有一段时间,因此,他们往往更关注与学术界人员的交往,更关注领域重要科学家的成果,这也使得他们在稿件质量判断时,会不由自主地受到人情干扰,影响对稿件质量的判断准确性。

  再次,同行评审机制本身存在很多问题。评审者往往根据自己的观点和学派来判断其他学者的成果,这就会导致出现评审不公平的情况。

  最后,同行评审中稿件质量控制标准不明。审稿时,对稿件质量判断的描述不具体,审稿人无法准确了解期刊对稿件的质量要求,往往给出不适合期刊要求的评审结果。


明确稿件质量标准

  在推进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中,应尽量避免因为相关编委参与质量控制,以及因发表个人看法而给个人在本行业的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应该更多地用客观数据来对稿件进行客观质量水平的判断。因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三步提升稿件学术质量控制水平。

  一是以数据为依据的专职编辑快速初审。专职编辑是稿件质量控制的第一关,主要通过查看稿件内容是否符合期刊收稿范围、参考文献的档次和时效、通讯作者的学术背景,以及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章的阅读和引用情况。

  二是公平公正的编委初审。专职编辑把删除作者信息的稿件发送给相关领域多位编委和专家,并在规定时间内共同进行学术质量的初审,避免一个人的观点左右稿件取舍。另外,要明确稿件质量标准,一般应满足:文章的创新程度、全面性、写作水平等方面不低对标期刊;研究成果内容重要、全面、深刻、亮点突出,适合期刊发表;综述、前瞻、评论栏目文章由在本领域取得系列重要成果的专家撰写,没有漏掉重要成果文献,对未来发展有很强的具体指导作用。这种编委初审的流程主要有以下优点:可以在短期内决定对达到对标期刊质量要求的稿件进行同行细节评审,录用的概率较大;没达标的稿件马上可以改投,不耽误作者发表文章时间,不影响期刊的声誉;屏蔽作者信息,多位编委参与判断,编委可以客观发表评论,个人也不必面对行业投稿专家的人情压力和可能产生的对个人在行业发展中的不利影响。

  三是高质量标准明确的同行评审。对每项评审内容采取打分模式,明确告诉评审人稿件录用的标准,并至少邀请一名国际审稿人参与审稿,同时对评论类和论文类文章采取不同的评审标准。此外,尽量由编委组织权威的同行评审,最后主编对全部录用稿件进行审批,以保证期刊各学科和各方向的学术质量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