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好“四梁八柱” 突破圈层传播

作者:崔小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13



  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环境之变、话语之变、格局之变。如何打造新型主流传播平台,让主流声音直抵人心,让澎湃流量激发更多能量,成为很多媒体人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段时间以来,多家有影响力的主流传播平台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不断拥抱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凝聚新用户,推动媒体融合走向深入。


人才第一 用户至上

突破传播力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主流媒体应审时度势,乘势而上,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下重要基础。

  新型主流平台人才培养要在四方面下功夫。

  “转观念”。引导采编人员换脑筋、变思维,摆脱经验主义和路径依赖,要了解全媒体平台的运营逻辑和用户需求,掌握生产和传播规律。

  “强技能”。采编人员眼里不能只有采访、编辑,要了解内容、渠道、运营各环节,既会采、写、编,又能拍、剪、播。

  “观全局”。即突破传统媒体条块分割思维、各自为政做法,树立全程传播理念、周期管理意识,要“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采编队伍、技术人才、多媒体人才、运营人才要眼中互有对方,既分工负责,又协同作战。

  “优机制”。要积极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系,优化人事制度,改革考核机制,挖掘内部潜力,把年轻的业务骨干全部推向互联网主阵地。同时又要创新体制机制,突破编制局限,柔性引才,做到“海纳百川”。

  新媒体时代,“无用户,不新闻”。重视“人”的工作不仅体现在传媒人才的培养,更要以主流大平台的格局和使命,牢固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因为用户是“生产力”,他们的点击、评论、转发不仅是衡量稿件到达率的指数,而且是推动新闻作品二次创作的重要力量。因为用户是“资源力”。用户触媒时间的长短、消费新闻的时段和偏好,甚至自然属性、性格标签等都以数据形式存在,数据分析师只要稍加整理和分析,就可为每个消费者画出精准“图像”,在尊重用户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营销,可以事半功倍、出奇制胜。因为用户是“变革力”。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检视、复盘,不断改进,提高能力,生产更有针对性的内容,让主流媒体的声音真正有效抵达。


拥抱技术 流量说话

提高穿透力

  媒体记者不能人生活在“元宇宙”,手中却拿着“冷兵器”。面对不断迭代的大数据、算法和算力等智能传播技术,过去媒体总是“跟跑”,现在要努力“并跑”,将来要实现“领跑”。

  用数字化撬动融合。主流媒体必须坚定不移走数字化转型之路,以新技术研发应用为核心,打造全场景智能媒体解决方案;坚持走合作共享的道路,通过不断开放合作,打破信息茧房,抱团作战。

  用智能化驱动发展。主流大平台必须加快把智能传播能力建设作为战略方向,把算法建构能力作为通向未来的底层逻辑和核心支撑,探索主流信息传播的新路径。

  增强研发力打造爆款。研发能力是智能传播时代媒体生存发展的“新基建”。要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基础技术与信息技术传播的结合点,促进前瞻性、基础性、应用性技术融通研用。同时围绕“技术+创意”,持续推出现象级爆款产品,占据舆论引导制高点。

  流量是用户浏览、转发、点赞或评论时与内容承载媒体发生的数据交换量。如何吸引人做大流量?媒体不但要提供翔实、准确、及时、新鲜的内容,更要有独特而鲜活的表达手段。要用权威的声音、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活动让用户不仅心动,还有行动。如何留住人激活流量?有了用户未必就有流量。要想方设法举办各种互动活动,增强各种服务功能,激活那“一池春水”。如绍兴越牛新闻客户端“越牛农场”“富硒稻田”等,每天可吸引数万人打卡。如何黏住人变现流量?高流量意味着高关注、高商业价值、高收益。通过内容、服务等多管齐下,让读者的目光停留得更久一点,经济效益就水到渠成。


内容为王 效率为上

再塑表现力

  好内容永远是稀缺资源。全媒体时代,内容依然为王。内容创新能力是新型主流媒体的优势所在,需要集结力量,整合资源,投入重兵。

  注重深度挖掘,让内容更权威、有思想。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运用新思维新方法强化调查研究,推动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发挥媒体专业优势,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深度解读,保持强大的深度内容采写能力。

  注重前沿科技运用,让内容更时尚、更新潮。充分利用AIGC等技术解放生产力,让记者去写更有深度、更复杂、更专业的原创内容;加强原创数据挖掘,打造数据流内容产品。

  注重形态创新,让内容更新颖、更有趣。推动技术+创意深度融合,让直播、VR、AR、3D建模等形态成为常态,让竖屏内容、H5创新更加普遍;加快探索基于5G环境下的场景交换等内容创新应用;积极试水元宇宙内容生产与传播,创作更多虚实结合、全息化呈现的内容。比如,党的二十大前夕,人民日报社推出的创意微视频《新千里江山图》运用三维建模、实景+动画等技术,将中国10年来的发展成就融入其中,就获得了良好传播效果。

  加强传播效率建设要提高新闻生产的速度。研究利用机器人自动抓取、整合信息的能力辅助新闻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用技术手段实现新闻自动关联、集纳,让内容即时实现叠加传播;针对前沿课题、重大事件、热点话题、社会关注,要主动作为,自设议题,以快制快,进行专业、理性、客观的解读。

  要提高新闻覆盖的精度。利用党媒优势,积极整合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和商业机构的资源,针对有效人群,扩大覆盖面,激发公众接力传播,努力突破圈层传播。还要提高新闻传播的准度。通过数字画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有意思的产品准确推送。


话语最新 生态最优

彰显变革力

  主流媒体的新闻叙事语言风格要适应媒介生态新变化新要求,积极构建与用户共情共鸣的叙事情境,话语表达要更具生动性和贴近性,满足日益多元的用户需求。

  要讲“人话”,不能官话连篇,更不能让晦涩枯燥的“文件语言”大行其道。比如,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创办以来,其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铿锵有力的语言风格就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

  要切热点,应加强调研,立足现实、关注当下、想百姓所想。不偏离中心,不脱离实际,找到重大主题与人民群众关切的交汇点、情感的共鸣点。

  要有态度,要见人见事有思想,观点鲜明、爱憎分明。面对复杂的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法论,深入剖析,坚定立场,亮明态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本着“友好不讨好,亲和不迎合”的原则,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作品。

  主流媒体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整合各类公共资源,多措并举打造媒体生态体系。要打造新闻+政务体系,利用媒体触角广泛的优势,将政务信息孤岛通过媒体平台串珠成链;打造新闻+服务体系,立足当地生活多样化的需求,搭建数字化生活平台,开展各种民生服务业务;打造新闻+商务体系,基于这个平台的上下游商务链,打通业态、拓展市场,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甬派客户端甬派商城推出家电、美妆、土特、百货等100多种商品,特别是一些时令农副产品,因为物美价廉,受到派粉的追捧。

  总之,主流媒体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引领媒体融合赢得党心民心。

  (作者系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网文体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