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没有发展捷径可走

作者:徐洪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31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动能,正推动我国制造企业拓展智能制造示范、试点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智能生产的应用新场景。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这样的新变化、新亮点随处可见——仿生机器人与人类交流互动、巡检机器人及时排查生产线故障、工业机器臂牢牢抓取指定货物并精准码放等,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下,智能制造渐入佳境。

  世界智能大会会场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印刷企业带来提质增效的变革。目前,印刷制造产业发展的方向,正从狭义的以印刷喷涂工艺为主,向更加广阔的复合工艺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其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印刷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其中,包含三大技术体系,即印刷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四条发展技术轴心,即图像处理与成像技术、精密机械制造及工艺、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先进材料印刷工艺。这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要增强印刷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体系,推动新一代赋能技术应用,从而构建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

  从现状看,印刷企业智能制造还面临一些主要问题,如相互连接的机器、设备、传感器的智能互联方面,装备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数据信息孤岛整合、实现数字信息贯通上,整体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差距很大;智能装备、智能控制、智能检测等应用的柔性制造上,先进制造技术和赋能技术的应用有待提高;数据分析决策的算法和系统优化生产设备和流程上,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处理能力仍处于建设阶段。智能制造不是单一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发展捷径。现在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工业2.0”状态,要推进智能制造,就必须补课“工业2.0”,普及“工业3.0”,从基本的自动化、数字化做起。但必须注意的是,企业需要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发展路径,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时搞智能化。

  如此来看,印刷行业智能制造的阶段路线是从数字化启动发展到数字化主体完成,再到数据价值挖掘。其中,数字化启动是基础建设,目的是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包括建设私有云平台、建设网络及SCADA平台、启动MES系统优化、建设数字化项目团队。数字化主体完成是完善业务系统,优化业务模型,建设基本覆盖所有业务的数字化系统,实现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三级目标。数据价值挖掘则是深入挖掘企业数据价值,通过建设数据平台、智能分析模型,辅助工厂管理与决策,实现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四级目标。

  (作者系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