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黄短信还得从源头打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30

  涉黄短信的危害性众所周知,提醒用户辨识其中的陷阱很有必要,但从治理的角度,仍然有进一步发力的必要,注重从源头打击。

  媒体调查发现,黑灰产从业者能购买“资产优质”的手机用户信息,并严格筛选30—60岁男性。搞清这些男性用户的手机是怎么被精准锁定的,显然至关重要。据调查,有些男性数据被注明“航空采集”,有的被注明“银行采集”,且电话号码之外有用户乘坐航空公司的记录、银行卡消费指标等。这已经是严重的隐私泄露,即便没有后续的涉黄短信,也是必须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

  据安全行业从业者分析,个人信息泄露可能是黑客盗号“拖库”,也可能是航空公司、银行等机构暗藏“内鬼”。这其实不算什么新鲜结论。以航空公司为例,近年来多次被曝出用户信息被泄露的新闻,但最后结局往往是不了了之。因为航空公司售票订票通常会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出现隐私泄露,就出现了推诿的空间。这对用户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为了堵住这些泄露隐私信息的漏洞,有必要透过个案,细致梳理清楚涉黄短信背后的黑灰产业链。搞清楚电话号码这些信息是在哪个环节泄露的,暴露了哪些管理上的漏洞。只有精准锁定问题责任人,才有从源头上改进的可能。

  2022年通过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通信、互联网、金融等关键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立足于从源头上防范,对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关联犯罪的人员,也均有严格的惩戒措施。法律只有落地才能发挥最大的威慑力,要让航空公司、银行等机构中能接触到用户隐私信息的人有所敬畏,就得让以身试法的人付出代价。

  (5月24日 光明网 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