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版权护航,传世丹青再现瑰丽容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25
□本报记者 黄琳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书。 浙江大学出版社 供图
丹青越时空,翰墨香千载。“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
在2022年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获奖名单中,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书赫然在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团队,了解千年丹青国宝再现背后的版权故事。
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这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集成。
在项目负责人看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一方面通过目前最高精度的图像采集和数字化处理技术,抢救、保护世界范围内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宝贵遗产,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真容与神韵。经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历代绘画珍品图像的永久记录和保存成为可能,解决了传世名画流散各地、文物珍品“藏用两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以高品质的珍贵图像资源拓展了中国艺术史、文化史研究的独特视角和重要领域。作为系统、全面、高清的中国历代绘画图像文献集成,“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推动艺术史、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范式、产出更多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成果提供了基础性资源。
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有密切联系的中国绘画史权威专家、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班宗华曾说:“‘大系’这套令人惊叹的精美书籍,对于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财富之一的保存、研究以及传播,正在作出无与伦比的贡献。”
以敬畏之心,做好版权保护
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和责任心,以及对精确展现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决心,“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最初就定下目标:希望在每一家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打开库房,按当时图像出版物最理想的技术标准拍摄作品。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汇聚逾万件高清佳作,钩沉中国古代绘画史,让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华优秀传统瑰宝得以汇聚再现,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17年来,项目组先后3次开展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图像搜集工作,与海内外有关文博收藏单位反复协商沟通,往来通信记录、信函数以万计,实地奔波数十万公里。
2005年至今,项目组同海内外260余家文博机构签署了图像版权协议,每一张入编图像都有正式授权。“这不仅涉及文物安全和图像安全,更关系着博物馆的核心利益,甚至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项目负责人坦言,“我们深知,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若无严格的管理和约束,可能被滥用于制作复制品或衍生品,甚至被随意散播。”也正是出于这一点考虑,所有的文博机构都十分谨慎。为此,“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严格执行了版权协议的每一项规定,在资源采集、硬件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流程等各个环节,项目组都采取了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为保障图像数据安全,实现图像数字资源有序管理和高效编辑,项目组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范,设置了缜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如制定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辑、出版安全管理细则》《“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辑、出版工作保密制度》等。《细则》涵盖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工作的图像采集、底片和数字文件管理以及排版、打样和印刷等各个环节。所有关于项目的信息,如文件档案、文献资料、工作进度、最新研究成果等都有严格的保密规定。
团队采取了双锁制加24小时监控的手段,各类设备都由专人保管并设有专门的保管密码和钥匙,进出都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熟知并严格遵守规定,充分了解相关图像的知识产权情况,以保障项目数据的安全。
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负责人看来,这套规章制度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护了项目的公信力,确保了所有参与方的权益。“正是如此,我们才能取得各家博物馆的信任,让他们将珍贵的、高精度的图像图片交给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项目负责人说。
以分享之心,弘扬中华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境外已有190余家文化机构藏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书。她是中国的文化使者,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多彩与瑰丽清晰地呈现于世界。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还实现了科技与绘画双向赋能,让中国历代绘画穿越历史尘烟、突破时空界限,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让艺术瑰宝“活起来”“用起来”。
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转化衍生的图文短视频专栏“每日中华名画”,利用公开版权图像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书书影,介绍传世名画精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画史影响,自2020年9月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以来不间断推送,至今已播出990余集,其中单日最高点播量逾220万,总点播量超2.83亿,总点赞量超1387万,助力大众对中国古代书画有更多了解与认知,获得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线下展示则主要以展览的形式进行。线下展览的图像,全部出自“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出版过程中调色使用的纸质打样稿,且所有打样文件按照“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各项安全保密条例进行管理,均加有明显的水印以及打样编号,所有纸质打样稿进出库均作记录。
2021年5月,“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陆续在浙江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浙江美术馆、嘉兴美术馆、浙江展览馆举办阶段性成果展。
2022年9月29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高清调色打样稿1700余幅。开幕以来观众络绎不绝,至今展览参观总人数已逾160万。
去年下半年至今,“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在英国伦敦、比利时布鲁塞尔、西班牙巴塞罗那、瑞士日内瓦、德国柏林等地成功举办海外巡展,增进了海外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接下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还将陆续走进广东,浙江宁波、嘉兴等地,以及新加坡、希腊、丹麦等国家,让海内外大众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