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该怎么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15

□本报记者 汤广花 文/摄

第十七届全国民营书业发展论坛活动现场。

  有变局之源,就有破局之道,变局常变,破局不止。5月5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民营书业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举办。“民营书业要坚定信心,通过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要积极顺应信息传播新趋势,对生产流程、产品形态、服务方式、营销手段等升级迭代,积极向新业态跨界融合。”民营书业作为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的重要参与力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该如何继续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民营书业代表、国有出版发行单位负责人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话民营书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应抓住政策红利实行跨界融合转型升级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2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新闻出版行业共有企业法人单位15.1万家,其中,民营书业等企业13万多家,占比87.8%。据了解,近年来,一批民营书业在大众出版、教辅出版、童书出版、学术出版等细分板块,策划了较受市场欢迎的龙头产品,一批民营书业逐步向大文化产业衍生,在投融资领域深入探索,给民营书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视频讲话中表示,从市场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众多民营书企之所以能做大做强,就是它们长期坚持的结果。“国家出台文化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战略性政策,面向所有文化市场主体,这保证了民营书业数字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民营书业应当积极参与到数字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来。”柳斌杰说,民营书企要在掌握国家相关发展政策的同时,立足长期发展,遇困难不气馁,注重突出主业,实行跨界融合,继续做大做强产业,为文化强国建设和出版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董伊薇说,要提高政治站位,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要抓住政策红利,推动民营书业做大做强;要主动拥抱新技术,助力出版行业转型升级。民营书业从一个个小作坊、夫妻档,一步步发展成为新闻出版发行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依托其市场敏感度高,策划适销对路的图书产品,也离不开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认为,总体上看,疫情3年,发行企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虽有生有死,但整体上没有发生塌陷式倒退,许多发行企业的成功经验将为中国书业发展提供重要借鉴,也将为后疫情时代图书市场的繁荣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图书发行业以自己特有的文化魅力和应变能力,在文化消费领域持续保持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选题策划、印刷发行,民营书业已占到整个出版发行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看来,无论是在传统出版发行领域,还是在数字出版领域,民营书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书业要在强产业、强事业、强对外传播、强内容创新等领域继续发力,共同为出版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据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国斌介绍,该集团很早便与民营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国有和民营书业各有所长,国有书业有深厚的品牌、资本、人才及政策资源;民营书业机制灵活,促进新技术、新媒体融合发展,在数字阅读、知识服务、IP运营等领域,部分民营书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希望双方加强交流,互惠共赢,共创书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渠道重构全域营销是转型关键

  “3年疫情过后,出版发行业重整旗鼓,吹响了新的集结号。”艾立民指出,当前推进出版发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在他看来,线上图书发行量大于线下,并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这一趋势已不可逆转。目前传统发行企业虽然正在加大线上营销的力度,但尚未形成营收的主要来源。加快融合发展的步伐,加强渠道建设,实施全域营销,将成为转型的关键。此外,大数据、私域流量已成为发行企业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资产。目前很多发行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中心,但数据的使用效率还不高。实施科技驱动战略,夯实信息化基础,增强发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迫在眉睫。

  艾立民认为,对实体书店来说,阅读服务是其生存之本和发展之道。尽管实体书店在全民阅读中已经开始发力开拓阅读市场,但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双效俱佳的局面。实体书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大文化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覆盖所有阅读服务领域,打造阅读服务产品,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提供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他希望民营书业继续发挥自身产业活力,借助市场复苏的商机,稳生存、求发展,广泛融入互联网科技带来的新兴价值链,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在论坛上呼吁,出版人要积极投身全民阅读。他说,出版人才成长必须从阅读开始。全民阅读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书香社会,编辑出版人责任重大。出版业的发展繁荣是全民阅读必不可少的条件,出版人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阅读,才可能为全民阅读作出应有贡献。

  武汉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徐丽芳建议,民营书企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本地化和垂类细分化领域发力,通过在行业中做深、在细分领域做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要通过技术赋能,创新产品与服务形态,结合AR、VR、元宇宙等,打破“虚—实”“人—机”界限,创造文化产品开发无限可能。

  大同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冀素琛认为,无论是直播带货、视频号的兴起,还是短视频电商的快速发展,这些变化的内核是渠道的重构。渠道重构一方面要适应人们沟通交流的模式,以人的需求、兴趣为驱动;另一方面,要顺应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以新技术、新平台以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支撑,不断重构内容价值链条,以此推动出版行业整体升级。

  与会领导嘉宾也纷纷建议,民营书业要抓住政策红利,通过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民营书业应进一步跨代、跨界、跨业,应用技术迭代,推动文化、科技、经济跨界融合,向大文化产业跨越并延伸自身产业链;要积极顺应信息传播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场景化、社交化等新趋势,对生产流程、产品形态、服务方式、营销手段等升级迭代,拓展推广渠道,加大流量的运营和直播带货力度,向IP运营、电子竞技、文化旅游、“剧本杀”、教育地产等新业态跨界融合。

走融合发展特色之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论坛了解到,民营书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目前已有不少民营书企进行探索和实践。

  其中,融合发展最受业内关注,民营书业参与者众多。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教育+提质增效”“文化+技术创新”“出版资源整合”,不仅构建优质精确的多元化内容价值体系,媒介形态还由单一转向多元融合,组建了微课全矩阵的教学资源,把数字化资源作为纸质图书重要的增值服务和方向,其线上课程点击率达到了3亿多次,每年服务近1000万名学生。

  武汉亿童文教股份有限公司近年开发了融合出版平台,推出公益性的在线师资培训平台“亿童幼师网校”、幼儿家长在线学习平台“亿童学园”及数字资源平台“亿童幼师云”,目前“亿童幼师网校”平台累计服务园长教师150万人,亿童学园服务家长幼儿320万人。

  陕西嘉汇汉唐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正引进资本,采用资本投资和专业运营的模式,启动融合出版数字产业园项目,计划整合串联产业上游的文化内容、数字场景开发商,中游的加工数字服务,下游的数字产品发行商、数字硬件提供商、数字图文处理商,打造文化+科技+制造的融合出版产业生态圈和产业集群,预计2024年年底园区可实现交付运行。

  此外,不少民营书企立足自身实际,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湖北中文在线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拥有10余万种电子图书,并推出数十款AR、VR产品。近年来,湖北中文在线公司结合自身的数字文化建设经验,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工作,推动海量数字资源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近期该公司还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手,共同打造了全品类、知识性、学习型的数字阅读平台“强国阅读”。

  智慧宫国际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则将视角放到海外,自2010年开始将中国文化面向“一带一路”阿拉伯国家传播,布局有阿联酋指南针出版社、埃及东方文化出版社,及阿联酋线下实体书店、沙特线下实体书店。目前该公司译制出版、版权输出中阿文图书1481种,影视、动漫作品300部,占到了整个中国面向阿语地区图书出版近九成市场份额。

  刚刚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获得“年度最美书店”的德芭与彩虹书店,聚焦垂直细分市场,深耕自然博物主题,已形成“作者+前店+后厂”的三位一体运营模式。书店负责人曾刚在论坛上介绍说,“前店”即博物书店,主要经营自然、博物、科普主题图书及相关文创;“后厂”即研发中心,着重了解圈内信息、行业动向,并开展选题策划、跨界合作、产品交流等。在此基础上,德芭与彩虹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武汉特色的博物类图书,并常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科普文化活动,走出了一条实体书店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