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无障碍环境蓝皮书显示:
信息无障碍建设正加速推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08
□本报记者 孙海悦
5月5日恰逢《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生效实施一周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无障碍环境蓝皮书:中国无障碍环境发展报告(2022)》。
无障碍环境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蓝皮书由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兼残障统计分会会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凌亢主编,包括总报告、分报告、法治篇、案例篇4个部分。蓝皮书指出,信息无障碍是无障碍环境数字化的基础性工作。数字技术在信息无障碍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无障碍发展开创新局面。
我国信息无障碍从早期的盲文出版物、手语、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发展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等新媒体领域。在盲文方面,数字技术在盲文翻译上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盲文数字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盲文翻译及资源共享的大数据平台,致力于提高我国视障人士的阅读服务质量。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达摩院合作,借助数字技术研发出盲文教学智能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作为盲校教师的智能助手,提升教师命题和阅卷效率。在手语方面,手语计算取得一定进展,手语数字人频频上线。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在北京卫视上线,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信息播报服务。
电子读物、有声读物等无障碍方式迎来发展新机遇,阅读障碍者的阅读方式发生变化,便利度大幅提高,并且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有声阅读的用户数量显著增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嵌入,有声读物的阅读品质和体验感受显著提升。在阿里云提供存储和算力资源的帮助下,中国盲文图书馆将有声读物、电子图书、无障碍电影等文化资源全面上云,方便视障人士随时随地在线使用。
语音识别技术的成熟以及广泛应用不仅为听障群体带来了革命性影响,而且方便了所有人,促使其他数字化应用场景蓬勃发展。目前语音文字互译APP种类繁多,语音搜索、语音输入、实时字幕等应用不断丰富。
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无障碍稳步发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截至2022年7月底,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452家网站和APP完成了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加速推进了信息无障碍发展,为有听力、视力、认知、肢体、言语障碍的人群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与使用方法,为不同情景之下的信息获取障碍提供了不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