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阅读:与生命的对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04
我的爷爷是一位耄耋老人,生于辽宁,长于吉林,大半生工作在湖南,我名字中的湘,就是纪念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转眼退休快三十年了,爷爷仍然健康快乐,每天早早起床,带上自己买的小音箱,带着几十个老头老太太练习太极剑,高兴起来,还爱和老伙伴们展示一下灵巧的太极身段,完了还要曲臂攥拳,说一句“别看我瘦,我有肌肉。”
爷爷的快乐来自哪里?有人说他心大有格局,啥事看得开不往心里去。有人说他几十年修炼太极剑,中华武术名不虚传。大家说得都对,我还可以补充一点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就是他卧室里有个三层小书架,每天锻炼回来,他就坐在椅子上读书。特别是冬天,瘦小有肌肉的爷爷躺在阳台的折叠椅上读书,阳光把他的脸晒得红扑扑的,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爷爷退休以后为什么爱读书?我认为,他是在和自己的生命对话。
爷爷读的书里有家国。爷爷的书架里,有不少是解放战争题材的书。爷爷少年经历过辽沈战役,至今最深的记忆,是因为一把米,被国民党军队的士兵狠狠踢打过。一家人逃难途中,为了活命,最小的弟弟被送给了人家。生活的改变来自解放后,弟弟找回来了,后来读书上了大学,他自己则考上了技校,走南闯北,成家立业。关于东北的好多书,都是爷爷早就想读,退休后有了时间,才四处买来的。生活的河流静静流淌,书中的岁月在他的心中却会五味杂陈。他在阅读中一步一步地走回自己的故乡,不论绑着滑雪板上学的快乐时光;不论十几岁的自己凭着记忆、解放后去寻找弟弟;也不论冷水江的米酒、炼钢厂的高炉,它们都汇集在一起,和书中的岁月去印证、去感触、去回味……
爷爷读的书里有时代。曾经,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后,不再关心时事,仿佛身边的世界与自己无关,每日的生活里只剩下了柴米油盐。人一旦脱离了时代,就会封闭孤独,彻底失去了精气神儿。爷爷的太极剑是退休后才练的,跟着老师学,也跟着书本学。小书架上,这种“专业书”占了大半。他带动的太极剑运动丰富了我们家乡城市的文化内涵,他甚至想写本小书,给这几十年的心血立个传。
如果说爷爷读书也有苦恼,眼花字小不用单提,寻不到好书才是心病。不是他不想读,是他实在见不到。爷爷也喜欢读报,是文化馆阅览室的常客。可是近年来,阅览室很少订报纸了,电子阅读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在招架不了。这不但减少了他了解时事的一个渠道,就连以前可以从报纸上看到的一些书籍介绍也一起消失了。
老年是生命的秋天,有道是:最美不过夕阳红。殊不知,“银龄”是从“黑发”走过来的。爷爷的经历说明,如果说“黑发”让人看到了生机勃勃,“银龄”代表的也不是一地秋霜。理应让“银龄阅读”在“青春阅读”的发展中延续,让他们读书的爱好和选择一如既往,因为尊重每一个人的阅读权利是全民阅读的题中应有之义。书声琅琅、老树新枝都能成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宝贵滋养,那是真正的“书香岁月长”。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