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淄赶烤”与“学术反哺”

作者: 李军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04

  “五一”前后,最火的网络事件非“淄博烧烤”莫属。

  起因,据说是疫情期间,1.2万多名大学生被集体转运至淄博隔离。心疼这些孤独的异乡学子,仁义厚道的淄博人,不忍心学生们天天吃盒饭,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下,为孩子们准备了包括烧烤在内的当地美味,帮助孩子们度过那艰难的日子。事后,学生们相约,疫情过后,定再回一趟淄博,便通过社交媒体发动和自身宣传,相约“回乡赶烤”,带动了更多人前往淄博吃烧烤。

  启示一:作为消费事件,“淄博烧烤”以后可能再难复制,但是,淄博烧烤不仅是一起消费事件,说到底还是一个文化事件,给人的反思很多。淄博烧烤的发动者,是当年被疫情封控转移到这里的1.2万多名大学生。从消费而言,是践一地之约,扫清疫情以来的一口闷气。从感情来说,一城之遇,一恩之报,是“念念不忘的践诺”。从经济复苏而言,是对这座充满温暖和真情的北方小城市的“投桃报李”。由此,我想,从学术期刊讲,我们一直呼吁,加快培养年轻学术人才。淄博烧烤事件告诉我们,我们如何对待给我们投稿的那些年轻学者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今天我们怎样对待他们,来日,等他们成才之后,就会怎样对待我们。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寸积铢累,必有回报”。

  启示二:淄博烧烤事件发酵一个多月,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很少看到负面的信息,这与平常网络事件不同。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这个事件本身传达着浓厚的善意,这种强大善意气场能够充分化解负面信息。从前到后,从起因到结果。所以,这除了是一个消费事件、文化事件外,它还是一个治理事件。联想到期刊管理,中宣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这个引导管理包含许多方面,比如规范学术出版活动、推动学术诚信、规范评价体系等。此外,我觉得还要引导期刊学术向善,包括尊重创新、善待作者,特别是对青年作者、无名作者的包容和接纳。

  夺市场者,唯善为得,唯真为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学术期刊“服务学术”的时代已经来临。建设一流期刊是件长久的事,作者人才建设更需要着眼长远。期刊用户更需要真心呵护。《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期刊啊,我们该怎样敞开淄博人那般胸襟、远见和善意,不忘初心,以我们今天对孩子们的仁义和真情,换来多少年后他们对我们的“集体约起”!他们的“进淄赶烤”就是对我们的成果回报、论文回报,是对期刊的“学术反哺”。他们才是学术期刊的未来、我们的未来,更是国家学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