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荆州日报》推出4连版特刊
千秋魂脉楚精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5
□本报记者 韩萌萌
4月8日,首届楚文化节在湖北荆州举行。《荆州日报》倾力打造首届楚文化节特刊《千秋魂脉楚精神》,绽放楚文化万千神韵,展现荆州卓然风采。特刊采用4连版,以折页连展形式打开“一扇时光穿梭之门”,生动诠释、展现楚文化六大精神: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上善若水的和谐精神、九死未悔的爱国精神、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一诺千金的诚信精神,让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这六大精神在新时代荆州社会发展中的弘扬与传承。
敢于做减法 风格独具匠心
荆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都、交通枢纽、军事重镇,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如何利用特刊讲好跨越千年的荆州故事,《荆州日报》选择了化繁为简。
特刊给人的最初印象就是简约。在风格整体统一的同时,兼顾内容的鲜活丰富,是每一个特刊在策划之初最基本的想法,所以敢于做减法对策划者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意味着面对浩如烟海的素材,要有理解的深度,更要有统筹的高度。如何“探究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如何呈现荆州这座城生生不息的文脉、血脉、城脉、魂脉和根脉,彰显这座城历千年而不竭,亘万古而常新;如何体现一代又一代荆楚儿女攻坚克难,破茧重生的奋斗精神,考验着策划者对特刊整体的提炼和把握能力。
纵观《千秋魂脉楚精神》特刊,8个版的版式风格统一,彩色手绘风格加上版面上大胆的留白,让人感觉打开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更像是一幅跨越时空的长卷,策划者充分发挥纸媒特有优势,图文并茂地将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娓娓道来,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逻辑严谨,巧妙地串联起荆州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尤其是特刊封面,彩色手绘的荆州古城加上遒劲有力的书法字体标题,让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积淀跃然纸上,但是厚重感并没有让人产生距离,反而让人第一眼就被清新脱俗的版式设计所吸引。
善于讲故事 彰显时代精神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襟江带湖的优越环境,物产丰饶的资源眷顾,荆州从来不缺故事,但如何讲好,如何生动展示一座千年古城走向未来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却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情。事实上,不少特刊在内容呈现方面时常会陷入纠结,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全盘托出,但是眼花缭乱的内容往往会背离主题,让人在读的时候感觉热热闹闹,放下报纸以后就没了印象。
《荆州日报》的首届楚文化节特刊的主题突出,精心选择的每一个小故事不仅体现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更道出了其精神特质在新时代的价值。
以其中《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一文为例,不足千字的文字浓缩了一个地僻民贫的“蕞尔小邦”如何由弱变强,从落后变先进,最终跻身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列。更重要的是,文章没有局限于说古,而是着眼于对筚路蓝缕这种精神的诠释,不仅让读者看到了楚人的百折不挠,开拓进取,更让大众看到了在艰难困苦中奋起直追,并最终走向辉煌的奋发之力。正如文章结尾所说的那样,“时至今日,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法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版面不仅为这个故事精心绘制了配图,还在文章的下方将筚路蓝缕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典故作了解释,既和主文相呼应,又让读者从古代典籍文献中对成语、对楚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足见策划者的用心。
精于小细节 楚文化元素贯穿
在《荆州日报》推出的首届楚文化节特刊上,不仅有历史的纵深,更有当下的拼搏,让我们看到了荆州人民如何传承创新楚文化中的积极因子,如何在新时代改革发展。
以节赋能,以节惠民。《荆州日报》借助楚文化节的热度,通过特刊中的一系列报道,既让楚文化生生不息地流淌在荆州城市血脉中,又彰显了荆州在逐浪前行的征途中坚定信心,勠力书写着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在《创字为要 催生底盘之变》一文中,能看到当地新能源新材料的版图在不断扩张,看到楚文化保护传承在不断夯实,看到工业高质量发展跑出了加速度,看到美丽宜居的乡村日益繁荣;从《和字为魂 拥抱气场之变》一文中,可以见识到荆州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两篇文章从标题到内容相得益彰,互相映衬,共同奏响了这座城市的奋进最强音。
同时,《千秋魂脉楚精神》特刊还贯穿着荆楚文化元素,细节之处流露出的文化情怀,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地域特色。如在T1版和T8版上呈现荆州博物馆内有2000多年历史的精美文物,版式利用文物本身对称美的同时,实现了特刊的首尾呼应,让人印象深刻。而特别聘请的书法家和画家更是让特刊突显出楚风楚韵,别具一格。
可以说,《荆州日报》推出的首届楚文化节特刊《千秋魂脉楚精神》内容丰富,见人见事,穿越时空,兼具时代特点,可读性强,实现了“一张纸与一座城”的深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