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道,指给爱读书的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现代人的阅读史,就是其心灵的发展史。

  铁肩道义书中走,家国情怀笔下留。

  读书名言,是本报每年“4·23”特刊的“保留节目”,今年已经是第三版。我们每年在这个版面奉献给大家的读书之道,有变,有不变。变是与时俱进,不变是永葆初心——


中国名人谈读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孟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司马迁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刘向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

读书当以三余。善于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读书。求教之前先读书,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李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白居易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欧阳修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苏轼

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读书务博,常不尽意;用心不纯,讫无全功。治经之法,不独玩其文章,谈说义理而已;一言一句,皆以养心冶情,事亲从政,取友接物,得失忧乐,一考之于书,然后长古人之糟粕而知味。

——黄庭坚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不尽读天下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

——汤显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张潮

读书持以不知为不知,讲求治道,见诸实行,不徒空谈。凡词章、声韵、历算、律吕、自然科学等,无不涉猎,最有用之学是“经学史乘”。治理天下50余年,尚无大过,均为书籍之赐。

——康熙

读书以过目不忘为能,最是不济事。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袁枚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林则徐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读书当旁搜远览,博通天人,庶几知上下古今之变,而卓然成家。若仅仅以辞句相夸耀,非所以励实学也。

——胡林翼

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

——左宗棠

读文之法,可择爱熟诵之。每季必以能背诵者若干篇为目的,则字句之如何联合,篇段之如何布置,行思坐思,便可取象于收视反听之间。精神之研习既深,行文自极熟而流利,故高声朗诵与俯察沉吟种种功夫,万不可少也!

——李鸿章

读书要三贵:贵博、贵精、贵通。

——张之洞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张元济

我的读书的短处,我已经经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

——蔡元培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看书要三遍: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读书要三读: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

——梁启超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

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

(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

——柳诒徵

学习讲究“三不怕”,不怕慢、不怕落后、不怕失败;读书讲究“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鲁迅

学问之道,贵自得之;欲求自得,必先有悟入之处;而悟入之处,恒在单词只义,人所不经意之处。此则会心各有不同,父师不能喻之子弟也。昔人读书之弊,在不甚讲门径;今人则又失之太讲门径,不甚下切实工夫,二者皆弊也。

——吕思勉

每日于百忙中,须取古今大著作读之,至少数页,毋间断。寻玩义理,须向多方体究,更须钻入深处,勿以浮泛知解为实悟也。

——熊十力

立志定向,切实读书,“自”“治”并重。

——蒋梦麟

学求有益:有益于身心,有益于治事,有益于国家社会;大之可以经国宏远,小之可以律己修人,非平居玩索之余,有慎思明辨之力,未足语此。

——汪国垣

知识是引导人生的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李大钊

有人认为学文学者,就不必注意理科,习工科者就不必注意文科,所见似乎窄小一点。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吾们对于所谓人生观,得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

——梅贻琦

大自然即是一册完好教本,一粒花种种入于地,由发芽而至成长、开花、结子,若日日注意考察其生长状况,则所得何尝不胜读一册自然教本也。

——竺可桢

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陈寅恪

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

——陶行知

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胡适

读书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可以使自己了解很多。

——宋庆龄

读书要肯思、肯写、肯翻,这样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造力。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顾颉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书是前人经验的账簿。

——孙伏园

读书有三式:直闯式、跳跃式、闲逛式。读书应先定“旨趣”,否则莫谈方法门径、书籍选材以及其他等等。读书旨趣有两途,一是为谋职业、温饱、声名等私利;一是纯粹为一种求知的兴趣和热忱,即为己而学。

——钱穆

无所不能的人其实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其实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冯友兰

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茅盾

书即是人,人亦即是书。

——郁达夫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朱光潜

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

——朱自清

书林是一个最可逛,最应该逛的地方,景色无边,奇妙无穷。不问年轻年老的,不问是不是一个专家,只要他(或她)走进了这一座景色迷人的书林里去,只要他在那里漫步一会儿,准保他会不断地到那儿去的,而每一次的漫步也准保会或多或少地有收获的。

——郑振铎

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印象甚佳”便是好书……“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激不尽。

——老舍

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无书自通。

——闻一多

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读书要不苟同,不固执,不苛求。

——俞平伯

“必读书要多,案头书要少。”我以为案头只能摆两本书,一本是精读的;另一本是泛读的,作为调剂。

——夏承焘

选择书很重要。不加选择,如果读的是一本没有用处的书,或者是一本坏书,那就是浪费时间。不只是浪费时间,有时还接受些错误的东西。

——王力

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好书读多了,熟能生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思路开阔,文笔流畅。

——冰心

有许多人以为读书很多就是有学问,就能做事,其实这是不尽然的,所谓学问必须是能知能行,而且是正确的知,正确的行,才能算是真学问。能知不能行的人,固然是与蛀书虫没有什么区别,那于人、于事、于社会都是没有裨益的。

——李公朴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巴金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一个善于欣赏书籍的读者,当他得到一本值得欣赏的书之后,他不仅是热心地读它,而且还得玩弄,或说摩挲它。借来就看,看过就还,对于一本好书,这是最煞风景的待遇。多数书呆子,像我一样,喜欢把心爱的书放在常常看得见的一个书架上。新买来的书,不一定就看,让它在书架上搁几天,然后,在一个兴致最好的时候,翻开来看了。

——施蛰存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我的第一个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养成读书的兴趣和嗜好。读书的真正的最后的目的,还是在生活的实践。

——廖沫沙

常写“老实”来勉励他人真诚生活,写“读书”来鼓励文化教育风气。《九十述怀诗》写到:九十犹期日日新,读书万卷欲通神。耳聋不畏迅雷震,言笑能教远客亲。曾助新军旗鼓振,力摧谬论海天清。千年盲圣敦邦谊,往事差堪启后生。

——赵朴初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读一本自己不懂而又毫无兴趣的书,读起来很无聊。但是,如果一任兴趣的支配,就容易倾向低级趣味的读物。读书如果只为了兴趣、为了享乐,读书本来的意义和目的就失去了。读者要创造新的趣味,去适应好的读物。创造兴趣的方法就是努力去理解我们应该读的东西。

——艾思奇

读书,要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钱钟书

读书好比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杨绛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竟无贡献可言。

——季羡林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该像“过眼烟云”。

——邓拓

所谓读进去,读不进去,是要看你对那个作家有无兴趣,与你的气质是否相投。多大的作家,也不能说都能投合每个人的口味。你读着脾气相投的,无妨就多读他一些,无论是长篇或短篇。

——孙犁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我们读书究竟为了什么?这是每一个读书的人,必须思考并且用自己的实践来回答的。

我是读书人,关于读书为了什么,曾经经历过不同的回答过程。

——马识途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而要懂得这个“不如无书”的理由,找到“不如无书”的根据,却还是要读书,读各种书。

——冯英子

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

——吴运铎

在西南联大求学时,当时的课程可谓空前精彩,我阅读了很多中外名著,从中感受到美的乐趣,这也是我翻译工作的起点。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发现美、创造美,这个乐趣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而美的乐趣来自阅读,阅读这些名篇佳作。

——许渊冲

我早年背诵《论语》并不理解,但在我以后的人生路程中,遭逢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时候,会忽然理解了《论语》中的某些话,越发体悟小时候背书真是很有道理的。

——叶嘉莹

时代戏都是这样,要找寻那个历史与社会环境。如果对那个时代及那段历史把握不精准,你演出来的角色一定是虚的。而这些就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

——蓝天野

坚持不懈地读书(这里主要是说历史方面的书)对自己的好处实在很多。首先是帮助自己养成用历史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养成这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助于使自己目光放远,胸襟宽阔,心境平静,对健康也是有益的。其次,历史书籍记录下来的,包括人类经历过的那些宏伟壮阔或艰难曲折的历程,包括那些富有智慧和才干的历史人物的所言所行,从中可以生动地看到有些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有些为什么会遭受挫折以致失败。这确是最好的教科书。

——金冲及

读书不是简单获取知识,而是培养锻炼自己的识别、估价的水平和能力。

——李泽厚

不同于其他同学,我不是在图书馆里读书,而是拿着书到学校旁边的小树林里、小土岗上去读。这是因为我有一个独特的阅读习惯:诵读。我发现放声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强化记忆,刺激思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训练普通话,锻炼肺活量。

——袁隆平

我的成就源自超强阅读力与思考力。

——屠呦呦

作为出版工作者,应该如何帮助读者在阅读中发现、创造价值,这对我们做出版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也可以说是我一辈子努力追求的目标。

——沈昌文

在编书之前,应该广泛而认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做些研究,这样才能赢得更明晰的视野与更深刻的见解。

——钟叔河

一是读书贵恒,养成读书习惯,终生手不释卷;二是读书贵悟,要善于思考、读出顿悟,升华到新境界;三是读书贵行,应当既重读书,又重践行,亦知亦行,知行合一。

——阎崇年

读书的亮点在于照亮生活,生活的亮点包括积累智慧与学问。生活与读书是互见、互证、互相照耀的关系。书没有生活那么丰富,但是应该更集中了光照与穿透的能力。

——王蒙

我喜欢看书,但是看得很杂。尤其喜欢侦探小说。让我开始向往敦煌的,是中学历史课本里的一篇文章。

——樊锦诗

阅读之所以能够起到对人的提升作用,就在于它能帮助人超越自身生活、眼界、知识、思想……的局限,进入一个未知的,却又是人所向往的,更为自由的天地。正是这样的超越性与自由感,给我们带来了沉迷其中的无限愉悦。

——钱理群

想读而没读的书,比读过的要多得多。生有涯而学无涯,这是永远的遗憾。确有一些“经典”读不下去,有的就“知难而上”,阅读就是一种克服,但有的缺乏毅力就放弃了。

——洪子诚

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尊重经典,要提倡大学生、青少年学习经典、熟悉经典。当然,我们不反对快餐文化、流行艺术,但是我们反对用快餐文化、流行艺术来排挤经典。我们也反对解构经典、糟蹋经典,把经典荒谬化。经典的作用不可替代,经典的地位不可动摇。

——叶朗

读书,写书;写书,读书;与书共生,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宿命。

——刘心武

从这些书里,能看到我阅读的足迹。我想任何一个作家的书架上,都有他们潜在的阅读史。

——冯骥才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三毛

读书的档次大体决定了写作的档次。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觉中形成一种韵律,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内在格调和趣味,写作时就不由自主地跟着走。

——周国平

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情,要读什么书,怎么读,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功用与兴趣去决定的。真正的爱书者,他们把读书看作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生活方式。

——温儒敏

读书与治学,都应当作一种生命的投入,使之成为你的另一种带有智慧的生命形式,带着你的生命和智慧的体温。

——杨义

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

——梅子涵

国人不读书是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世界上每年都会有各国家读书人口所占全国人口的比率排名,遗憾的是中国的排名十分靠后,欧洲一些国家要比我们多得多,读书依然是他们多数人的习惯。

——梁晓声

读书要有收获,就要按着文学发展史的每个阶段、每个流派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去读,并要对你喜欢的作品重点钻研,要会享受、会浏览、会大拆大卸。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读书过程。

——路遥

我们读经典,不是在复旧。读经典,尤其是古典诗词,能更好地建立我们跟民族文化的血脉关联,理解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所谓“我是中国人”的判断依据不是血统,而是文化关联。真正的中国人,是生活在民族文化系统中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就有很多思想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骆玉明

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贾平凹

我们的生命本体受时空的限制,在这里就不能在那里,此时干什么就不能同时还干什么,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有所局限的“井中之蛙”。每读一本书,就像我们从井底来到了井台上。

——濮存昕

读书有两个作用,一是让我自以为非,一是让我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有内心的生活。

——陈丹青

书本提供的是一个个生活的“沙盘”,一些烫眼的句子,一些不同的生命体验,也许对阅读者的一生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参照作用。

——李佩甫

书籍中有很多前人经验的总结,会对人们如何解决眼前的压力提供参考借鉴。所以读书是我们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最佳方式。

——单霁翔

读书人对于书籍都有自己的审美癖好,比如你喜欢某个装帧形式的、喜欢某种纸张的、某个出版商的,不管怎样,了解一点,收藏一点,把玩一点,把书籍这种物质形态、生产历史以及美感带到你的阅读里面来,培养起对书籍的感觉,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养成阅读习惯。

——陈平原

为了不让自己整日都在床上或者轮椅上过日子,我才重新开始读书振作起来。我是船,书是帆,尽管生活的大海上有时还会浓雾迷漫,还会有狂风巨浪,但有了帆,我的航线就不会偏离,我的船就不会沉没。

——张海迪

当时间静静流淌到我们身处的网络时代,“点一盏青灯读书”的场景似乎越来越少,但是读书,却依然是防止我们精神腐朽的一个重要渠道,书会给我们力量,书也会给我们提供仰望星空的理由。

——张炜

从语言能力的角度看,阅读也是支撑听、说、写等的重要一维。就人生来说,爱不爱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书,常常决定一个人的知识域,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情趣和生活境界。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技能,还是人生境界。

——李宇明

在我的一生中,《红岩》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支撑我走到了今天,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多读书、读好书。

——张桂梅

作家作品反映的是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评论家要透过这些作品,去了解、熟悉、把握他描写的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否则很难读懂这些作品。所以需要我们的阅读面更广,知识空间更大。

——李明泉

我们今天要发扬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就不能不先回答一个老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本质上并不是人生延续的必需品,甚至可以说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耗费时间、耗费精力的奢侈品。但是,如果我们愿意追求一种有意义、有品位、有经验的生活,读书就是最重要、最有效、最便捷的办法。

——王学典

当你读书的时候会发现,有些经典跟你相隔有点远,但阅读本来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经典有阅读门槛,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达到。当你读一本书使自身有提高,慢慢能够到经典,那么我觉得这就是好书。

——阿来

阅读不但培养了我们对自然、感情、文化、社会、政治的态度和判断,也能够提高我们对那些未必与我们直接相关的事情的敏感,对他人的状态的关注等等。

——汪晖

如果排演历史剧,我会读那个时期历史的书,不光是要读本专业的书,读好书会增加你的知识面。作为政协委员去履职,到一些行业调研,去了解这个行业不能只听别人说,有些时候还要看书,履职必须去学习,学习各种知识。

——冯远征

我们的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培养想象力,比如科幻小说开始进入教材。科幻小说对宇宙和未来各种可能性的书写,能够极大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创新精神。深入感受科学的美和力量,能激发对更广阔领域的想象力。

——刘慈欣

在你的生命积累里,每一本书,都可能让你变成一个新的你。

——麦家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读和思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阅读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建立认同关系,然后让我们在深厚的彼此理解中,形成自己的定见,更好地发展自己。

——格非

时下流行的数字阅读和传统的纸质阅读,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阅读,只要构成对话关系,面对纸张还是屏幕都没问题,但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专业的读书人而言,还是读纸质书好一些。一本书在你手上是新的,一页页地翻,你可以看到书页的左下角或者右下角有你的汗渍,更容易培养起与图书的情感。

——毕飞宇

高度碎片化的阅读会让我们失去专注面对问题、景象的能力,我们的眼睛、智力会习惯于浮光掠影、走得很快……但是,专注、耐心其实是很重要的精神品质,阅读正有助于这种精神品质的培育。

——李敬泽

人们心智的成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社会的作用都通过阅读发生链接。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人生重要经验都在文字里。

——李洱

广泛、深入的阅读是科学研究的必要基础,在研究领域之内,需要去读一些学问创造者的书,一些厚重深邃的书,一些当时可能根本读不懂的书;在研究领域之外,则要去读一些各领域的大家之作,特别是多读一些不同语言的文学与哲学经典。

——曹则贤

一片书香能提升整个民族的素养。有了读书的好氛围,这个社会就不缺少书香,不缺少传承和创新的精神。

——何弘

读书是人类通往科学的必由之路,可以为人类插上想象的翅膀。如果人类不曾对自然进行想象,科学就不可能诞生。

——施一公

读书不仅能让个人变得更加优秀,也能让我们的民族更加理性。对个体来说,读书让我们得到了乐趣和进步,但最重要的是,读书还给了我们面对世界的正确态度。

——白岩松

每个人可能一生都伴随着某种阅读:阅读文字、阅读自然、阅读我们跟世界的关系。

——梁鸿

不把书看成是一座山,而把它看成是一张网。既然是网,就是节点与节点之间产生联系,让我们以兴趣为指导,以好奇心为驱动,我们就可以从这张网的一个节点窜到另一个节点。

——罗振宇

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诗词给我力量,是我在打工路上克服困难的法宝。“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尽管我是个农民工,但我的精神世界始终是富足的。

——朱彦军

首先在心里解决“我要读书”的问题,然后就以您觉得最合适的方式读起来,在阅读中结交朋友,也在阅读中带动他人。

——蒙曼

随着知识边界的不断拓展,我们会发现更多未知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读得越来越深,否则就不能做到更进一步的思辨。

——樊登

听,这个行为,可以降低理解信息的难度……孩子就是在不断地听的过程当中完成了自主阅读前必要的知识、常识的储备。

——王凯

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那些大家伙会认为有距离、陌生的图书,转化为更通俗、更生动的视听语言,让大众在视听语言中被触及,然后去读书。所以我们从现实出发,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关正文

每代人使用的媒介发生很多变化,但是每代人又是相似的。他们看30秒的抖音或者是短视频,很可能一无所获,我们翻很多书也有可能一无所获。但这些或许慢慢累积,会编织成他们对生命、爱的理解和感受。

——许知远

它让你有机会去领略另外一段人生。所以你读的书越多,你的人生维度就越丰富。

——马伯庸

从赛场到课堂,从起跑线到讲台,我对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有深切感受。基础文化水平的提高,运动、心理、科技相关知识的汲取,有助于加快和加深运动员对训练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苏炳添

在读书的时候,你变成了这个世界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但是现在的社会在不断地放大个人的重要性,好像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生活的导演和主角,其实并非如此。在阅读中,你会发现自己在人类的谱系里非常渺小。

——蒋方舟


外国名人谈读书


贤明的古人在他们所著的书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遗产,我也和他们共同研讨探索,如果我们从古人的书中发现什么好的东西,我们就把它摘录出来,我们把能够这样彼此帮助看为是极大的收获。

——苏格拉底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柏拉图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我也喜欢那些给我带来慰藉、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蒙田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培根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

——笛卡尔

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弥尔顿

我们打开一本书,本想看见一位作者,却遇见一个人。

——帕斯卡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卢梭

不读书的人,思维就会休止。

——狄德罗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

读书之前应谨记“绝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

——叔本华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

书籍里横卧着历史的灵魂,那些阅读里构建的世界,正是通过阅读者,在看不见的时空里,向书写者伸出了手,掏出了心,完成了河流与河流、风与风、大地与大地的相亲相拥。

——托马斯·卡莱尔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海伦·凯勒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都德

读书给我更多的憩息,引导我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

——尼采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爱迪生

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是非常精湛的。

——柯南道尔

学问是光明,愚昧是黑暗。念书吧!

——契诃夫

知识是贵重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泰戈尔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鲁巴金

阅读不是为了雄辩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当我们处在迷茫与困境时,静下心来阅读,你会发现书中的这些话,从你看的第一眼开始就会被它征服。

——罗曼·罗兰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毛姆

室外的风声/我充耳不闻:/我的书又重又厚。/书页对于我,/像一张张面孔,/沉思时,神情严肃,读着它们,时光便在我身边/淤积、滞留。/蓦地,书中一片光明,/书页上遍写着:黄昏,黄昏……

——里尔克

一个世纪里,具有清澈的思想风格和优美的鉴赏力的启蒙者,为数很少。他们遗留下来的著作,是人类一份最宝贵的财产。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茨威格

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

——卡耐基

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

我在书里结束我的生命,也将在书里开始我的生命。

——萨特

无穷相信书籍的气力,是我的教育信奉的真谛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

(丁以绣策划,衣彩天、雷萌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