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样的书,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21


  人的一生离不开读书,如同吃饭、睡觉一样,读书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需。

  那么,在您看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特别策划“今天的读书观”专题报道,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发问。全民阅读是全体国民的阅读,我们采访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真实回答,展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当下当代中国人的读书观。


北京市


陈小文,“60后”,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泛而言之,阅读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的行为;质而言之,阅读是提升思维能力、实现自我成长的活动。

王芳,“70后”,图书主播、畅销书作家:爱读书的人一生不会寂寞,因为在书中可以找到无数个朋友。

徐井才,47岁,北京荣景苑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到历史的传承,小到个人的修养,都是通过读书明理分辨是非善恶。通过读书,在有限的生命里进行无限的探索。

薛晓萍,“50后”,银龄书院创办人:阅读是一生的最爱,给我带来快乐与幸福。

郭利萍,46岁,上海三联书店·微言小集工作人员:书是生活里一位不声不响的朋友,我喜欢跟它交流。

黄明轩,11岁,中关村二小学生:读书可以满足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殷悦茗,7岁,史家实验学校学生:每读一本书,就像往储蓄罐里存进一个宝贝,攒着攒着,以后有一天打开的时候,除了收获知识、快乐,还会有惊喜。

安玉静,57岁,信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退休员工: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唐亮,42岁,科学出版社编辑:读书不仅能获取显性、客观的知识,还能吸取作者基于长期专业实践所形成的学术思想、认识和品位,从而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杨天意,32岁,沉浸式剧本娱乐企业惊人院创始人: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让我在迷茫和焦虑的时候能够内心平静的方式。

柳青,28岁,北京黄城根小学老师: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无论你什么时候打开书本,其间的人和事,依然如当时当年的模样。时间在书里是静止的,甚或是,书里是没有时间的。


天津市


王建谟,85岁,退休前从事设计工作:读书能修炼自己,能给自己的人生道路求个明白。

薛睿博,“95后”,天津工业大学广电硕士生、阅读类UP主:阅读的初衷是好奇,这是书籍之于我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它开启了我对周边所发生一切的主动思考与行动。

肖子涵,9岁,武清区陈咀镇渔坝口一村小学生:打开一本书,就像开盲盒那样兴奋,不知道能遇到什么好玩的故事,能走进一个怎样的奇妙世界。

卜欣欣,52岁,南开大学副教授:阅读可以让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过得更好,被书籍丰富滋养丰润的我们,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河北省


宋甜甜,35岁,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新华时空》编辑部经理:当我每次茫然无措时,找一个宁静的角落,静静品读一本图书,能暂时抛却内心的烦躁,让心境慢慢变得平和、淡然,可以看清自己,更加从容,感受岁月静好。

于凤,29岁,衡水市新华书店图书发行员: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只有读书可以丰盈我们的内心世界,改变内在气质。


山西省


张晓晴,45岁,希望出版社编辑:当你爱上读书,无须罗列读书的好处,无须说服自己坐下来,自然而然,读书成了你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一旦拿起书,你便会安静下来,沉浸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拥有丰沛的精神世界。

张祎,20岁,太原理工大学学生:读书能够让我再审视自己一遍,给自己一次新的机会。


内蒙古自治区


孔丹妮,40岁,图书馆负责人、作家:就像一颗种子被播种在土壤里,需要阳光、雨露、肥料的滋养一样,完成了阅读这个过程,就完成了对种子的照料。

吴佳译,24岁,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职员:读书最美妙的时刻大抵是,读到某种本以为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的思想、感受、思维方式,与素未谋面的作者发生共鸣,穿越时间、打破空间,不求刻意而为的传达与接受,唯愿在这段纸面对谈之中宾主尽欢。

谢元帅,13岁,赤峰市红山区第十六小学学生:国家的进步离不开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努力。我希望通过读书,将来长大了能在军事和科技方面为国家出一份力。

罗文章,68岁,内蒙古森工集团党校退休教师:“好好念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即使人到暮年,依然读书不辍,修身养性,在社会公益活动中传递阅读的力量和幸福。

陆庆宏,69岁,内蒙古森工集团联合厂幼儿园退休教师:阅读,让我和老伴这北漂人,远离了那种身在新环境中的陌生与孤独,心灵有了归属感,有了依托。


辽宁省


高爽,52岁,《辽宁日报》重大主题策划部主任:阅读是把人生不断拉长、加宽的过程,在书里可以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李屹,50岁,沈阳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在不断地阅读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秦朝晖,59岁,朝阳市龙翔书院院长: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生命深处的那个自己。


吉林省


王晨,30岁,安图县安林中学语文教师:只有靠自己平时不断地阅读、积累,到教学时才能根据需要打开“闸门”,让源源不断的知识泉水流进学生心田。

李秀梅,51岁,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乡新起村妇联主席、农家书屋管理员:读科技类书籍,有助于我们兴办农村特色产业;读政策类书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和民族政策。

张馨予,11岁,洮南市第四小学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我能有能力、更有自信的传承好家乡的千年历史文化。

栾鸽,37岁,吉林市永吉八中教师:教师多读书,是实践的前提,也是内省提升的过程。对于学生,我们更要引导、带动他们读书,方能顺利打开未知大门,拓宽求知道路,深挖求志的广阔。

邹秋硕,29岁,辽源市公务员: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是与新时代同向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读书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滋养灵魂、提升能力的途径,更是勇担重任、不负时代的意气与底气。

林海江,63岁,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创业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从脱贫到乡村振兴,文化是一个承载。这些文化从哪里来?我想,阅读是一个重要载体。

田美庆,47岁,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化二道江支行行长:读书是一种思考与认知,它并不能为你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却能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房丽荣,52岁,通化县文联主席:没有书读的人生是残缺的。阅读好书,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就像常常与优秀的人对话、相处,愈心、益智、明理、怡情。

金虎,45岁,珲春市图书馆馆长:读书不仅帮助我们增长知识,扩展眼界,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和文化的脉搏。全民阅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素质、人文情怀和道德观念,培养民族精神和责任意识。

宋达夫,12岁,长春市绿园小学学生:读我的书,走我的路。爱读书,无非是被字里行间充斥的芳香,以及书中的哲理人物深深吸引。当下很多人都离不开电子产品,实际上,在信息发达的时代,读书往往是明智的选择,可以提升个人素养。

王旭,23岁,镇赉县委宣传部科员: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认真读书学习,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通过读书修身养志、增长才干,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入脑入心,融汇在血液里、体现在干事创业中。


黑龙江省


石尚,24岁,应届毕业生:书里面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当你获得更多知识之后,它会帮助你了解更多东西……

纪红军,63岁,哈尔滨市香坊区图书馆朗诵沙龙成员:我喜欢朗诵,也喜欢读书。读书使我精神焕发,能充实我的头脑。

方雅桐,12岁,齐齐哈尔市逸夫小学学生:就像参天大树和灿烂的花朵需要阳光和水分一样,阅读就是我们成长的水分和阳光。不阅读,我们就不会有思想。

杜巍,46岁,齐齐哈尔市逸夫小学图书管理员:学术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天下第一的好事就是读书,一本好书能够激发我们的内心,给我们带来力量。”我希望读书能让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王冠,32岁,齐齐哈尔市逸夫小学教师:书籍不仅可以充盈我们的头脑,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如果不读书,岂不是辜负了这大好时光。

王娟,40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光明社区居民小组长:读书就是让我们的世界更加辽阔的过程,哪怕未曾行万里路,也可尽“享”万里风景。

赵一婷,13岁,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书,就像一架飞机带我畅享天空;书,又似一叶小舟带我走进知识的海洋,乘风破浪;书,还如一位教师,教会我人生的道理。朋友们,让我们尽情读书吧!用手指触摸世界,用耳朵聆听世界,用心灵感受世界。

程艺,15岁,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知识的力量是强大的,阅读可以让我的内心变得坚强、勇敢。


上海市


白文杰,36岁,上海海关公务员:读书可以让我们“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们努力读书,并不是为了追赶谁,而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那些读过的书和刻进脑海里的知识,终有一天会让你的命运和你想要的生活更近一点。

窦禹成,24岁,上海燃气公司职工:了解历史,理解现在,畅想未来。

陈军,58岁,市民政局职工:我认为,老人读书有以下几个好处:锻炼智力、丰富知识、增强记忆、缓解压力、增强情感。

卓娅,41岁,阿歇特出版集团中国销售主管:书籍是人类记忆的宝库,从书籍里获得自己从未见识过的世界,是很棒的。

晏丽萍,45岁,自由职业者:人到中年,于浮世喧嚣中,读书多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让自己回归真我、永葆初心,滋养自我,影响家人。


江苏省


郭姜燕,49岁,儿童文学作家:读书能让我保持初心,留住童心,拥有好奇心。

陈文瑛,55岁,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读书可以让我去到日常难以到达的远方,经历日常难以企及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安宁。

赵菱,38岁,儿童文学作家、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每一本经典的书,都像一扇扇窗口。透过这一扇扇窗口,我们能看到广阔的世界,发现生命中的惊喜与奇迹。

李娟,51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读书,是为了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是为了在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无比热爱生活。

黄莉,55岁,退休公务员:读书是为了更快地了解世界之万物万象,吸取智者之所思所想。阅读后,你的眼睛会越来越明亮。你会发现,世界如此通透,处处洋溢着迷人的芳香。

石翔,55岁,媒体从业者:刷短视频3小时,时间倏然而过,徒留呵呵一乐。安静读书3小时,相遇智者光辉,舒畅会心一笑。彻夜追剧打游戏,等你发现干眼症,再去触摸书纸的质感,才会找回踏实和温暖。

姜林杉,52岁,江苏广电主持人:读书是摆脱愚昧和困苦的最好出路。我们可以“速读”,增加获知的宽度和广度;也可以“慢读”,细细揣摩、深入体悟;更可以“朗读”,一首诗或一段文在要朗读前,一定会多看一眼、细看一眼,那文字中的美妙之处也必定会被更多的人享用和收录,变成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


浙江省


汤汤,46岁,童话作家:大家都在说AI时代,很多事情可以被人工智能代替,但是一个人的灵魂成长、幸福感是不可代替的。灵魂的成长和植物生长一样需要营养,而阅读就是养料。阅读可以拓宽人们精神的宽度和广度,拥有一个优美、完整、健康的心灵,也更容易过好这一生。

林凯,43岁,博畅阅读与读书会负责人:读书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信息获取、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可以发挥重大价值。

陈可英,53岁,诸暨市大侣小学教师:没有一件事,能比读书有更纯粹的享受。阅长篇,读短章,看了又看,或倚或坐,从不拘泥,却在心灵与现实之间搭建起链接的桥。

王子悦,14岁,杭州市丰潭中学学生、乡村阅读推广人:书读多了,想法也就多了,创造力也就来了。

王欣欣,21岁,浙江传媒学院学生:读书可以让人变得不麻木。经常在读书时发现,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现象,背后蕴藏着规律和哲理,这让我对待生活更加敏锐、清醒。


安徽省


许春樵,60岁,省作协主席、省文联副主席:在没有读书之前,每个人都是蒙昧和无知的。人类所有的智慧和文明沉淀在浩如烟海的图书典籍中,而不是呈现在肆意挥霍的灯红酒绿里。不读书,我们毕生愚蠢。

许诺晨,36岁,儿童文学作家:读一本书,就是体验一次不同的人生,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扩大生命的广度。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那些书中的人物,会用他们心怀梦想、不卑不亢的故事,激励你抵御苦难,披荆斩棘。

周冬黎,59岁,淮北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作为一名教师,读书从工作需要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通过博览群书获得精神食粮,构建人与世界的联系。

刘政屏,61岁,作家: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状态,读书就不是问题。当你明白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读书就会自然而然。就我而言,读书还是一种学习和提升的有效手段。事实上,我们的人生应该始终处于一种学习和提升的状态,因此,需要读书。

赵家慧,32岁,央广网安徽记者站记者:电影导演杨德昌在《一一》里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3倍。有了书,我有限的、渺小的、单调的世界变大了十亿倍。

王熠城,7岁,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学生:读书让我长知识、长本领,长大后可以去做我想做的、有意思的事情。


福建省


吴家莹,63岁,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商会家居建材委员会副主席:读书是两岸共同的沉浸,同根同源同文,我们以汉字作为交流去了解彼此。于大陆创业、生活20多年的阅历,读了史籍上的分分合合,让我深刻意识到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刘石江,67岁,宁德市寿宁县竹管垅乡竹管垅村农民、宁德第一家“农民书屋”创办人:希望有更多人和我一样喜欢读书,所以当年我办了“农民书屋”。有村民和我说在这个书屋大家交流更真诚、实在,我想读书的意义也许就在这。

高蓉,36岁,福建新闻广播《书香声自远》主持人、编导:无论哪个时代,好的文学永远拥有直抵人心的伟大力量。读书能够触碰到人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分,那是一种极其真实而美好的精神享受。

吴可彦,33岁,盲人作家:每多读一本好书就多经历一种人生,这样的经历多了,理解能力就会提高,不仅是阅读理解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生活理解的能力。理解就像一道光,将内心的迷茫、黑暗驱散。

蔡杰,29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读万卷书就像走万里路一样。“读书”这条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思考和沉淀,如何在困境中抵御苦难、奋勇向前,如何成为一位心怀梦想、不卑不亢的人。

林岳铿,59岁,福州市闽侯县白沙湾农家书屋管理员:倡导全民阅读,乡村才能振兴。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而读书是获取知识最便捷的方式。

连真,52岁,风雅颂书局创办人:坚持阅读,意味着我们还在追寻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读书的意义就在于在阅读中提升自己、要求自己,塑造更好的自己。

汤聃聃,23岁,泉州市丰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读书,它会给我们冲破困难的力量。

余子涵,14岁,福州市长乐区漳港中学学生:我喜欢读书,因为“书”让我和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


江西省


于浩,39岁,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教师:读书可以使我们看到一个有趣而多元的世界,会使人更加宽容、充实,拥有审美的眼光,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

向佳宁,34岁,中国人寿江西省分公司员工:在姥爷家,我从小学童帮姥爷念报纸,到长大一些拿起桌上一本本书慢慢看起来。对我来说,阅读不仅是日常习惯,更是姥爷去世后我一直思念姥爷的一种方式。思念是一条没有归途的缥缈之路,而我正用小时候您陪伴我的方式继续陪伴您。


山东省


刘海栖,69岁,儿童文学作家:读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多读书,使我的笔灵动;读经典,使我的文字闪光。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小文(化名),10岁,潍坊市盲童学校学生:读书,可以帮你打开一个世界。有知识的人,才会有眼界看到这世界的光明。

贾斯丁,10岁,青岛市小学生:读书可以让人拓展眼界,增长知识,开阔思路。


河南省


孟宪明,68岁,作家:书是又一个世界,在书的世界里,有我们所有的期待和梦想。好好读书。

许华伟,52岁,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古往今来,读书人都是推动时代前行的重要力量。在今天,尤其如此!衡量一个人是否可担重任,看看他是否还在读书,即可明白。

郭辉,49岁,安阳市新华书店党委书记、经理:读书可以滋养心灵,读书可以涵养社会,读书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平和、温暖。一座温暖的城市,必然是一座充满书香的城市。

觉思,63岁,退休人员:之前一直是忙孩子、忙工作,现在我的退休生活很简单,就是读读书、练练字,然后出去和老朋友下下棋、聊聊天。不管你怎么定义读书,我的生活里就是少不了它。

康刚建,78岁,郑州市巩义市康店镇叶岭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我认为,不一定是书教给我们多少道理,而是我们懂得越多,就越感受到自己的渺小。阅读能让我们更加心平气和地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

李晓天,30岁,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职工: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己读书,如逢故人。

读书的真正意义,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更清晰地看到这个世界,并坦然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娄延召,58岁,宝丰金三角书店总经理:经营书店22年间,我坚持读书,坚持写读书笔记,随着读书的增多,书店经营也得心应手,规模也扩大了几倍,同时也更加关注公益,让更多人通过读书提升自己。

程诗璿,10岁,省实验小学学生:我喜欢听故事,每天晚上都要伴着妈妈的读书声睡觉。书里面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和人物,是我生活里面没有遇见的,很有趣。

孙展红,35岁,中原图书大厦回声馆店长: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提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有一个回答非常贴切绝妙: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等时间长了,那些细枝末节你都忘了,剩下来的就成了你的修养。

王滢滢,30多岁,幼儿园教师:读书就是在我孤独难过的时候,能给我精神慰藉。在书中能发现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湖北省


陈木兰,36岁,乡村公益书屋主理人:今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如果今天有人再问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我们会告诉他:为中华更美而读书。

周春兰,59岁,襄阳市龙王镇居民、农民作家:在处理问题上,就显出读书人与不读书人之间的差别,所以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杨琼玉,47岁,武汉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是古往与今来的心心相印的对话,阅读是万物的缩小、放大、变形与重构,是多彩生命的盛宴。

蒋璐,39岁,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阅读推广人:有人把读书比作吃饭,是精神食粮,也有人把读书看作诗和远方……对我而言,读书就像那张床、那张被,令你踏实、舒适、心安且满足。

林翔,48岁,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图书馆员、儿童阅读推广人:读想读之书,愉悦身心的同时感悟人生。

占媛,11岁,麻城市木子店镇中心小学学生:只要有时间,我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在书的百花园里采集花粉。

陈晓萱,27岁,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倍阅中南大店店长:读书,让我们在这纷繁热闹的世界里为自己开辟一方静怡之地。

叶华程,66岁,襄阳市谷城县纪委退休干部:以书为鉴,字里行间,白云悠悠,山外有山。左撇右捺,大道朝天。人世代谢,沧海桑田。

胡核,25岁,恩施州幼儿教师:读书让我对生活更加热爱,因为我知道在前进的路上永不停步,书本是我前进路上最好的伙伴!

苏志强,82岁,武汉市常青花园第五社区图书室管理员:人生是无限的,知识是无限的,活到老学到老,要通过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湖南省


李成浩,25岁,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阅读,不仅能让人更为丰富的体会现实世界,汲取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的灵魂突破肉体和现实的限制,遨游于浩瀚的宇宙之中。

何雁媛,60岁,华天装饰有限公司员工:在我们的年代,读书可以开启知识之门,实现人生梦想。


广东省


吴桂春,“60后”,来粤务工人员:人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不然就会被淘汰。看书是一种享受,既休闲又能学到知识,明白好多道理,还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尹丽棠,“70后”,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馆长:走进图书馆,就是读书人。图书馆人的精神就是八个字诠释:爱国、爱馆、爱人、爱书。

张驰,“80后”,“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通过看书,你可以跟曹操一起“观沧海”,跟李白一块“静夜思”,跟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跟李小龙切磋截拳道,还可以跟迈克尔·杰克逊学跳舞。

肖涛,“80后”,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我喜欢小而巧的东西,盐田区的“智慧书房”很得我心。偌大的世界,也许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一个书房就可以安慰我们焦躁的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


鲁晓辉,39岁,贺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许多时候,我们以为那些看过的书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不着痕迹地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作为一名新华人,我希望大家都能爱上阅读,让书充实人生,武装头脑,放大格局,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

邓荆丹,37岁,民宿经营人员: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唯有阅读,可以带给我内心平静。在阅读中,我可以思考、沉淀、成长。我不想卷入生活的柴米油盐、一地鸡毛的日子,我的内心仍有诗和远方。

罗佳良,50岁,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党委宣传干事:只有读书,才能使我变得聪明睿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博古通今;也只有读书,我才能顺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冷雨杉,25岁,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出版硕士生:小的时候不知道读书有什么意义,只是觉得书里的人和故事都特别有趣。长大了,书中的人和故事依旧是我打开一本书的动力,不过不再是唯一。这些书在我成长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是保持活力的精神养料,是孤注一掷想要奔向的未来,是想要成为的人,是想要拥有的人生。


海南省


戴宇智,35岁,三亚市某部军人:对军人而言,书籍就是军人的另一个“战场”,知识就是军人的另一种“武器”。读书可以催生战斗力,善于学习才能善于打赢。

张燚,30岁,投资公司经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生活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生活在更加广阔的思想世界。


重庆市


涂书原,“80后”,市人社系统公务员:也许每一本书你不能都记住,读过的书过不了多久也会忘记。但是通过读书,通透的是你的内心。

李立峰,42岁,法律人: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并不相同。通过读书,能不断扩展认知的半径,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

杨龙,42岁,国企员工:读书对我来说是有“愉人愉己”数重功用的。愉人,可以是用于工作。愉人,可以是用于生活。读书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不读书一定更加困惑。当然,读书更重要的是愉己。当你读到某一段、某一句甚至一个字,突然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时,这给内心带来的愉悦是物质所不能比拟的。

代朦宁,12岁,巴蜀小学学生:在这个时代,网络并不能替代一切。读书吧,让书中的人间烟火,滋养你我的心灵。

徐登权,48岁,五洲世纪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知识的滋养,而书籍记录着人们的实践经验和认知成果。


四川省


阿克鸠射,44岁,昭觉县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彝汉双语作家:很多东西,眼睛看不到,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读书也可以。一句话,读书,为了让自己和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姬勇,65岁,成都市档案馆退休人员:书中的故事,能让我们认识一位位有趣而鲜活的人物;书中的学问,能帮助我们开启未知领域的一道道大门;书中的道理,能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书中的风景,能解开束缚我们的时空而神游大千、饱览异域。

席勇,46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在资讯传播异常发达的今天,读书能让我接收到真实的讯息,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传承,能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享受到宁静的快乐。


贵州省


张敏,40岁,省宣传系统公务员:读书这件事向来不能一口吃成胖子,需要相当漫长的知识消化过程,需要把了解到的新知识接收、提炼、整理,最后才能转化成自己的思想。

张爱湫,30岁,自由职业者:阅读带给我的成长是,学会调整心态,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追求想要的,就很棒了。通过阅读和积累,我希望我未来的每一步都走得深走得稳。


云南省


王成,40岁,省宣传系统公务员:读书与不读书之间,不仅差的是一本书,更是一个世界。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善读书、懂思考、乐践行,终会遇见最棒的自己。

年糕(化名),20岁,小红书博主: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读的书,你触碰过的那些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个世界,会悄悄地帮你擦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

柳文娟,36岁,昆明市公务员:读书让我更了解孩子,亲子阅读让我找到和孩子相处的方式,让我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拉近我们的距离,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强大的内心。


西藏自治区


央金,31岁,拉萨市媒体记者:我时常喜欢把知识改变命运挂在嘴边,对我而言,它刚开始帮助我脱盲,让我尝到了甜头,后来它让我渴望外面的世界,再后来它变成了我的港湾。之后,它开始和我同行去探索文字的力量,感受文字的魅力和作家最敏锐的情感。读书的好处哪是几百字就能说清的,那可是一个人的一生呀!

李自勇,30岁,山南市公务员:阅读养心,会让我不那么浮躁;阅读立身,会让我在各有其说的短视频中不随波逐流;阅读行远,会让我们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走得更远。诚然,如若能发生这些良性变化,我希望是在读书后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发生,而不是在读书前预先设定了某种目的。

格桑卓玛,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读书让我们与世界走得更近,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重塑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更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

赵文慧,“80后”,阿里地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读书就是与友交心,与友畅谈。当我们走近书籍就等于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的天更广阔,地更平坦,万物更和谐。当你畅游在书籍的空间里,岁月变得厚实沉稳,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旦增次仁,28岁,阿里地区新华书店工作人员:阅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提高自我。

史海波,35岁,帮达乡加尼顶村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只有自己多读书,掌握国家政策和各种技能,才能有效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旦巴曲扎,35岁,区社科院选派驻昌都市芒康县帮达乡毛尼村第一书记: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力,更好地挖掘出优秀的藏文古籍孤本、珍本。

项智多杰,49岁,科研人员:小时候,通过读书走出了大山。长大了,通过读书认识了世界、认识了自我。将来,通过读书实现人生价值。

蓝国华,44岁,区社科院选派驻昌都市芒康县帮达乡毛尼村工作队队长:读书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自然和社会、过往和未来。喜怒哀乐,欢笑忧愁,寄寓与遐思,幻想与力量,书籍无不给你向往。


陕西省


高建群,69岁,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那些经典是故世的人们留给我们的遗嘱。这遗嘱,你竟然没有读,你将遗憾终生。

魏锋,41岁,陕西咸阳微风读书会平台主编:与书结缘,让我学会了加倍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与书结缘,做一个乐观的人,温暖自己的同时也温暖他人。

廉涛,59岁,西部机场集团党委巡察办主任:“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三百六十行,无论你在哪一行,都可以从这句话中找到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甘肃省


李春梅,59岁,定西市岷阳镇东关小学退休教师:读书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爱国爱家爱他人爱自己。为了优雅地老去,我将一如既往热爱读书,在书籍的陪伴中,开心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张慧玉,17岁,天水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通过阅读,我了解到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很美,能带给我很多的快乐。

陆星岐,13岁,兰州市平凉路小学学生:书中有快乐,有悲伤,有很多主人公,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也能在书中体会到乐趣。


青海省


程芬兰,59岁,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主任护师:阅读如同我的一日三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书也是我的灵魂伴侣,恋之于童年,迷之于青年,伴之于暮年。阅读让我知品位、善咀嚼,吸取知识的养分,活出时代的精彩。没别的,书始终是我的“枕边人”。

李满寿,61岁,西宁市退休人员:读书能让我们老年人除了保持身体的健康,也能保持心灵的清净。

霍福,53岁,省图书馆研究馆员:探求真谛,传承文化。上接祖脉,下启子孙。延绵不绝,万世繁华。

王祥奎,50岁,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员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必须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因为只有爱读书、好读书的教师才能积极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才能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才能点燃教师职业激情。

朱成青,“70后”,刚察县委书记:新时代,新征程,读好书、强本领、激斗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去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

王正芳,46岁,中共互助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我喜欢这样一句话:阅读改变人生,文学温暖世界。我喜欢书香,喜欢书的味道,喜欢书给我带来的一切。

格桑梅朵,54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文市旅局职员:小时候是为了改变命运而读书,后来是为了得到发展而读书,如今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素养,能够优雅地生活而读书。

索南扎西,40岁,青海民族出版社编辑:作为少数民族读者,读书不仅能够接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牢固树立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而且能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张秀银,“70后”,西宁市城北区公务员: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面对日新月异的工作和生活,我认为,读书和学习是每个人终身的课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


马慧娟,“80后”,全国人大代表、吴忠市红寺堡区玉池村村民:读书的意义不是要成为渊博的学者,而是在人生失意彷徨的时候,能在自己的心里点亮一盏灯。

张娜,36岁,银川科技学院教师: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为受宠而欢。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史静波,43岁,木兰书院创办人、西吉县作协主席:曾经的西吉,被称为苦甲天下、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一代代西吉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展望未来,建设美丽、富裕、文明的家园,还得靠知识,靠读书创造美好生活。

胡晓丽,41岁,区党委统战部干部:书籍提供了人如何度过一生的丰富参照,可以使人寻找到自我,成就灵魂的质感。

田英,“00后”,宁夏理工学院学生: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位良师益友,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王融英,“90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我经常读的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学类书籍,通过不断地阅读积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及素养。另一类是文学类书籍,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也能让人心情愉悦,让我更加心平气和地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

马晓燕,“80后”,全职妈妈: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读书让我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对学习、生活等有正确的认识,健康成长。

甄会恩,“70后”,环卫工人:工作空闲时间就在户外劳动者驿站里看看书、读读报,学习与时俱进的文化思想,了解国家大事,享受阅读的乐趣。读书也让我了解了更多知识,回家后和孩子有了共同话题,还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工友,没有办法行万里路,就想着读万卷书也挺好。

周东生,“50后”,西北煤机二厂退休职工:读书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让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叶尔克西·库尔班拜克,“60后”,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区作协副主席:无论一本或万卷,阅读总能让我们的心触及不同的感悟,双脚到达无法到达的地方。然后,我们就多了一双眼睛看这个世界,多了一颗心感知这个世界,不被小小的自我所困扰。

姚强,“60后”,新疆大学校长:读书是一种习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年读100本书,已经坚持了很多年。阅读什么不用太刻意,开卷有益,并且是很个性化的,关键是要读起来。


香港特别行政区


葛亮,“70后”,作家:苏轼在诗中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但能丰盛我们的生命,也提升着我们的格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阅读帮助我们增长见闻。通过文字,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与更多有趣的灵魂和思想相遇相知,相互碰撞,彼此辉映。

刘力杨,28岁,金融分析师:就算每天只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就算阅读的速度很慢很慢,也很容易积少成多。当真正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治愈、意义时,那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自律与坚持”。

陈红,44岁,家庭主妇:读书可以让我足不出户就能饱览更精彩广阔的大千世界,体会更丰富多样的情感和生活,汲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和经验,与时俱进、消除空虚、化解烦恼,同时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刘娜,30岁,香港云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每一本书里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可以允许读者在任何时间透过文字就能进入一个没有纷扰的净地,独自寻觅与文字的共鸣,体会书中的情绪和价值观。这种自我对话可以支撑我们度过漫长人生长河,所以我们要读书,要热爱读书。


澳门特别行政区


钟春晖,42岁,培正中学语文老师:喜欢读书的人,一定是葆有一颗好奇心——不安于现状,勇于探索,乐闻新知。青灯有味,开卷有益,缣缃黄卷最解人。上友古人,与古为徒。文字世界,一片静谧。定静安虑得,文本背后,有智慧的光芒,纵然微弱,但足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蔡仲贤,10岁,培正中学小四班学生:读书能够让我了解历史,认识现在,憧憬未来。


台湾省


林焕彰,84岁,诗人、画家、儿童文学作家:

有文字的阅读

是读别人的知识和智慧

没有文字的阅读

是读自己眼睛所能看得到的

以及我们的耳朵听得到和我们的脑袋可以想得到的

都是我们自己一辈子都要用心细读的

林玮,57岁,儿童报刊主编:小时候,读书是在智慧的殿堂探索;长大后,读书是为追求越读越明白。

(一秀策划,刘蓓蓓统筹,采访记者张席贵、洪玉华、吴明娟、汤广花、韩萌萌、张福财、徐平、黄琳、朱丽娜、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