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发布第51次报告

数据中这些新动向你知道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4-11


□本报记者 张博


  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让人们对2022年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有了更清晰地认识。但是,在一组组数据背后,又有哪些深层问题、新的变化呢?


网络新闻生产呈多方参与势态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同比增加3.4%,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3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216万,占网民整体的73.4%。

  随着新闻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元,短视频、生活平台已成为网民在“两微一端”之外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就行业主要关注新闻事件而言,《报告》指出,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网络新闻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报道大会盛况。一是组织全方位网络直播,二是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报告》显示,党的二十大开幕式期间,网络新闻媒体通过微博、微信、新闻视频网站、客户端等全程直播开幕式。开幕式当日,仅新浪微博直播观看量就达1.26亿人次;大会期间,微博联合各个部委官微、地方政务官微、媒体官微,引导用户参与党的二十大相关话题的关注与互动,央视新闻微博开设党的二十大相关话题总阅读量突破147亿。

  《报告》同时指出,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应用逐渐从娱乐、生活、社交平台转变为具有新闻属性的信息平台,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主要表现为:主流媒体积极入驻,多方积极参与,共塑信息渠道。《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除《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8家主要央媒机构累计生产1.5万篇爆款短视频内容外,网民个人、自媒体等也纷纷利用短视频、生活平台跟进舆论热点,传播新闻信息。


短视频“两强”格局形成差异化竞争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亿,较2021年12月增长5586万,占网民整体的96.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7770万,占网民整体的94.8%。

  作为一种立体的信息承载方式,短视频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性强,能满足网民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和草根群众自我表达的愿望,吸引用户使用。从《报告》中可以看到,短视频行业“两强”格局持续强化,各自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报告》显示,抖音、快手作为短视频头部平台,用户规模远高于其他短视频应用,且随着各自集团内部短视频应用的发展,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尽管有其他大型互联网平台不断尝试进军短视频领域,但均未能打破“两强”的市场格局,这在无形中“劝退”着新的挑战者。同时,通过持续深耕细分垂直领域,两大平台力争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快手先后获得北京冬奥会、2021美洲杯、NBA等重要体育赛事的直播、视频点播及短视频版权,带动体育内容渗透和消费迅速增长,“短视频+体育”生态日趋成熟;抖音则不断加码布局音乐板块,搭建一站式音乐合作解决方案平台“炙热星河”,上线“汽水音乐”APP,重点推进“2022抖音看见音乐计划”等,实现与音乐的深度绑定。


政务新媒体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共有政府网站13946个,主要包括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其中,中国政府网1个,国务院部门及其内设、垂直管理机构共有政府网站539个;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共有政府网站13406个,分布在我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梳理发现,各行政级别政府网站共开通栏目数量30.9万个,主要包括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新闻动态3种类别。其中,在政府网站栏目中,信息公开类栏目数量最多,为24.2万个,占比78.4%;网上办事类栏目和新闻动态类栏目并列第二,占比均为10.8%。

  对于日益移动化的趋势,《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31个省(区、市)均已开通政务微博,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达14.5万个。其中,河南省各级政府共开通政务机构微博10017个,居全国首位;其次为广东省,共开通政务机构微博9853个。而在政务机构微信使用中,《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政务小程序数量达9.5万个,同比增长20%,超85%的用户在日常生活、出行办事中使用政务微信小程序办理政务服务。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的政务平台小程序提供如政务便民服务,办事场景越来越丰富,“一码通办”“智慧社区”“零工超市”等服务场景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