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福建出版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3-21
□李子木
古代福建偏居东南一隅,高耸的戴云山脉与武夷山脉隔绝了与中原的交流。到了唐宋时期,特别是在“背海立国”的宋代,由于东南经济的发达,海洋的地位凸显,福建逐渐从被文明中心影响的边缘地带,成为反向影响全国文明的重要区域。拿出版业来说,宋代的福建刻书业已是高度发达,素有“福建本几遍天下”之称。尤以建阳刻书业最为典型,其刻印书籍门类全、数量多、速度快、价格低且不乏善本,吸引着天下书商贩者往来如织,成为全国书籍的刊刻与流通中心之一。由此,福建出版第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一
敢拼会赢、锐意创新的福建人自从踏上出版的快车道,就不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打造了诸多历史高光时刻。
千百年来,敢拼会赢、锐意创新的精神早已融入福建人的血脉中。1960年福建出版人率先策划出版《高中各科总复习纲要》,为福建连续夺得3年全国高考红旗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拂神州大地,福建出版大胆开拓,冲破“地方化、通俗化、群众化”的框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租型印制了一批中外文学名著,组织出版了一批政治、文化、文艺、科技等读物,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尤其是针对刚刚恢复的高考,率先组织出版了外语读物,及时推出了《高中毕业生总复习纲要》、“中学生学习丛书”等高质量教育读物,极大地满足了青年学子对知识的渴求,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当年福建出版的高考复习资料是全国考生的抢手货,一时洛阳纸贵,为福建出版走向全国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此后,福建出版人还出版了多个全国之最,如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著作,束景南的《朱子大传》是全国第一部、也是最完备的一部朱熹传记,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试用教材行销40余年,全国近百所高等院校仍然在使用。影响了几代人的《黑猫警长》《彼得兔的故事》较早的、最全的版本也是福建出版的。
福建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在两岸的出版交流合作上,福建抢占先机,始终走在全国前列。40多年来,两岸出版交流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建引进出版了一批台港澳文学作品,构成了那个年代人的黄金记忆。於梨华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开启了文学“寻根”之路;《余光中诗选》多次再版,《乡愁》一篇入选大陆语文课本,感动了千千万万的青年学子;琼瑶的《我是一片云》、金庸的《碧血剑》《连城诀》、三毛的《夏日烟愁》,成为大陆掀起“琼瑶热”“金庸热”“三毛热”的先导。那时候,等候运送新书的车辆在印刷厂门口排起长长的车队,蔚为壮观。而对台湾文学进行系统性介绍的《台湾文学史》(上、下),被海内外媒体及学术界誉为“空前的台湾文学通史”“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座里程碑”,并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福建逐渐形成了台湾文学出版重镇。进入21世纪,福建加大对台交流合作,推出《台湾古籍丛编》《中华大辞林》《台湾通史》等,引进林良、林焕彰、林海音等一批知名台湾儿童文学作家作品。
而在两岸出版交流合作中,福建出版敢于先行先试,又首创了个“全国第一”,即由闽台两岸最大的出版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和城邦媒体控股集团共同投资组建了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第一个两岸出版合作共同作业平台。此后,两岸通力合作,推出金一南、徐海鹰的《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哪里来?》、王宏甲的《非典启示录》等有正能量、感染力的主题作品,也将台湾作家朱天衣的《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等经典作品引进出版。2012年,《苦难辉煌》入选“中国好书”。
二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福建出版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曾经大放异彩,取得辉煌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在的福建出版又是怎样的呢?
2022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温暖了全国出版工作者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对阅读的高度评价,让福建出版人倍感自豪,也深刻认识到责任重大。要推出让人民群众可以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优质出版物,要通过优秀作品,让读者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近年来,结合福建出版优势,我们推出了《朱熹文集编年评注》等朱子文化图书、《温病大成》等中医药图书、《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等“一带一路”图书、《中国鸟类图鉴》等生态图书,屡获大奖,深受业内认可。2022年,福建有5个选题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在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福建4部图书获奖。在刚刚公示的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福建3部作品荣获图书正奖、2部作品荣获图书提名奖。福建出版推出的“拇指班长”系列、《我的妈妈是精灵》、《中草药彩色图谱》、《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等畅销书,更是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
时代催生思想,思想引领时代。从《摆脱贫困》到《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福建先后推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著作或主编的8种图书。每一种图书都闪烁着习近平总书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光芒和实践探索。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专著《摆脱贫困》,1992年于福建首次出版,2014年再版重印,先后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西里尔蒙文等4种语言,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地区广为传播,其丰富内涵引起了国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销量200多万册。走进新时代,福建出版致力于更广泛地传播新思想,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2019年6月8日,在全国第十四个“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同志当年为《福州古厝》一书作的序。为满足读者需求,7月福建修订再版了此书。2022年6月,《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出版发行,福建出版人上下齐心,广泛传播,不断掀起学习宣传热潮。《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出版后深受好评,被业界誉为“‘闽宁经验’时代史诗”。如今,福建出版持续谋划传播新思想选题,计划逐步推出《弱鸟先飞》《守望山川》《文脉流芳》等阐释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思想、文化保护且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报告文学作品。
福建文化悠久而辉煌,唐宋以来被誉为“海滨邹鲁”,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福建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日的福建出版人,正以自己的匠心独运,对福建优质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出版,推动了福建文化经典化进程。2019年,福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正式启动,迄今已推出《福建文献集成初编》200册、《福建民间契约文书》50册,以及《榕村语录 续语录》等古籍整理图书,并初步架构形成《八闽文库》的线上平台。《福建民间契约文书》是《八闽文库》“专题汇编”第二种,收录内容涵盖账簿、阄书、诉状、收据、税单、人情簿、科仪书等民间契约文书,生动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对于还原历史细节,深入研究福建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库编委会主任葛兆光表示,该书的出版符合目前学术界、文化界“眼光向下”的新趋势,即从历史聚焦于王朝政治和精英文化,转向社会底层与日常生活。这既是对《福建民间契约文书》的高度认可,也道出了福建出版多面发展的开拓精神。以南音系列出版物为例,福建出版潜心20余年,搜集得来数以千计的南音手抄本、刻印本,经修缮、整理、去粗存精,积跬步以至千里,终有《中国泉州南音集成》皇皇巨著的诞生,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成为典籍。同时,推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音乐类)丛书”《南音》卷、《南音雅艺・三十三课》等优秀图书,从当代艺术学视角对民间南音的记录与研究,到对南音活态传承的通俗性记录,福建出版为想要走进南音这一非遗记忆的人提供了多元的可能,也以自己的方式,推动了南音理论沉淀的进程。
新思想的引领坚定了福建出版的初心使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奠定了福建出版的独特魅力,而“数字中国”建设则为福建出版指明了未来发展之路。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发源地,福建出版也在出版数字转型升级方面大踏步迈进。近几年来,福建数字出版营收呈两位数大幅增长,2022年实现破亿。近期,福建出版推出《中国闽菜》全媒体出版工程一期视频,在海内外发布,唤起诸多闽籍华人华侨的家乡记忆。而基于500万纸质图书发行量,福建出版畅销书拳头产品“拇指班长”IP全版权开发运营已取得实效,孔东东、孔西西的IP形象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作为国家“区块链+版权”创新特色领域试点单位,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较早涉足数字藏品领域,并构建了“元犀宇宙”数字艺术品平台。
三
回望过去,福建出版总有跨越式发展、逆风飞翔的高光时刻。如何再现跨越式发展?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出版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一要守正创新,匠心独运。不负时代做好书,是出版人的追求。一本好书应兼具态度、温度和风度。它要能引领时代风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具有向善向上向美的力量;要能贴近读者,能温暖人心,具有毛茸茸的质感;要形质兼美,符合文本气质、精神内涵,展现纸书独特美感。2020年度好书《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在内容方面,它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党的创业之艰难、革命新航程的来之不易及其伟大成就。在装帧设计方面,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也正因为如此,图书出版3个月就销售10多万册。
二要发挥创意,融合赋能。出版行业作为以内容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内容的创新力是图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时代,新兴技术飞速发展,敞开胸怀,热情拥抱新兴技术,利用新兴技术赋能纸质图书,应是出版内容形式创新的应有之意。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第一部农业和手工业的百科全书,在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畅销千万册的秘诀在哪里?还是创新。作者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将中国古代史有趣地描述出来,博得万千孩子们的喜爱,成为激发孩子历史学习兴趣的启蒙书籍。《天工开物: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百科全书》在国内缘何从诸多版本中脱颖而出,屡获大奖?归根结底还是其形式上的创新。该书利用新技术赋能,形成5G新阅读版系列内容,推出4部VR影片,两款数字藏品,以更加活泼生动的方式展现图书内容,让文明以全新的形式传承与发展。央视知名节目《朗读者》同名图书通过嵌入AR技术,链接相关视频,将一本静态的纸质图书拓展为一部“可移动的活电视”,为读者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多元化的视听体验,成为纸质图书售卖的一个亮点。
三要紧跟时代,多元拓展。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书如何成为让更多人知道,成为更多人的精神食粮?故步自封、守株待兔不可取。我们应该看到,在过去的短短两三年时间,图书销售渠道多样化演变,营销手段愈发多元。从2022年的开卷数据来看,短视频渠道已经成为新书重要的宣发渠道。《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新书上市,通过小红书、公众号等视频直播营销,仅用一个半月,销量就突破了10万册大关,多次登顶当当成功励志榜第一名、抖音职场类热卖图书榜第一名。《小狗钱钱》成为中信爆款图书,也离不开畅通的营销渠道,从地面店到线上渠道,全面铺货;地面店展陈、码堆大赛、线上讲书会、财商课活动全面展开,抖音众多百万粉丝达人视频直播推广,再加上官方媒体的宣发加持,持续实现销售长尾。
四要激发活力,延伸价值。新时代赋予了出版更多内涵,围绕出版IP的全版权运营模式越发成为出版融合加速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激发了出版产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哈利・波特》《暮光之城》以及国内的《三体》这些成功案例已然成为业界典范,据“哈利・波特”官方网站不完全统计,“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已经被翻译成73种语言,共卖出超过5亿本,其系列的图书、电影票房、游戏收入以及主题公园和相关的饮食、服饰、玩具、旅游等产业所形成的全版权产业链总产值超过了220亿美元,另据美国《福布斯》杂志估计,其品牌价值已超过10亿美元。《三体》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它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5年8月23日,该书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据开卷数据显示,《三体》纸质图书销量已逾千万,成为炙手可热的科幻大IP。其作品被改编为广播剧、动画片等,受到热捧。目前,刚刚收官的电视剧,豆瓣口碑也超过预期。出版IP全版权运营让出版突破了传统纸介质图书的藩篱,成功将书籍文化变成流行文化,也使得粉丝文化变成主流文化,使得出版文化引领的价值不断凸显。
出版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载体,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离不开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希望,福建出版打造更多引领思想、抚慰心灵、增添情趣的好书,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再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