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湖北日报》推出“信义老农”陈廷海重大典型报道――
慢采访快发酵,传递诚信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3-21
□本报记者 汤广花
《为偿还210户乡亲近百万元菜籽款――“信义老农”陈廷海风雨践诺17年》,这是2月9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的人物通讯,同步配发的还有评论、图片和新闻视频。报道一经推出,迅速引爆网络。《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集体聚焦;全国100多家主流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全网推送,评论区热评不断,接力致敬这位“了不起的中国农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陈廷海的故事全平台阅读量突破1.5亿。
跟踪7个月
整组报道修改17次
《湖北日报》是如何挖掘出这一重大典型的?据了解,早在2022年3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墨和金凌云在宜昌当阳采访重大项目时,无意中听当地人说起了一个农民的故事:半月镇红光村村民陈廷海一直从事粮油经济,从附近农户手上收购油菜籽,再卖往粮油厂。后因粮油厂老板卷款逃跑,欠下村民上百万元菜籽款,硬是靠自己一分一分积攒,风雨无阻还债17年,直到60多岁还未放弃。
一个农民将诚信视为最高信仰,并已为此风雨践诺17年,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佩的力量!经过追踪了解,记者被一个更大的信义群体所震撼――陈廷海的百万欠款,涉及210户乡亲。但过去十几年间,却没有一个乡亲上门要债,甚至没有一人主动打欠条。
卖一斤粮食,挣3分钱。上百万元欠款,对一个农民而言,可谓天文数字,是什么信念在支撑陈廷海?他这些年是如何度过的?210户乡亲为何没有一人上门逼债?这一线索,得到湖北日报社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经过报社编辑部与采访前线的反复商讨与策划,报道方案数易其稿,并调派文字、摄影、视频全媒体精锐力量,挖掘“信义老农”重大典型。
2022年7月,报道组第一次走近陈廷海;8月二进红光村,正值酷暑大旱,记者们凌晨5点与陈廷海一道下地劳作,因为“只有懂得他每个‘一分钱’的来之不易,才能与他共情”。至2022年年底,报道组四进红光村,采访当事村民及其亲友20余人。从首次采访至报道推出,历时7个月,整组报道重构及修改达17次。
“多兵种”作战
48小时点击过亿
从一个人的守信到一群人的守望,报道用一个个“沾泥带露”的细节、对话和故事,以小见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信义湖北的向上向善力量……“信义老农”陈廷海迅速引爆全网,48小时全网点击量过亿,还与《湖北日报》的立体传播密不可分。据悉,从前期策划开始,《湖北日报》就派出了全媒体“多兵种”作战。
2月9日,“信义老农”头版头条见报当天,《湖北日报》以新媒体思维首发推出微信头条《他虽欠债百万,却没有一句骂名》,点击量迅速达到10万+。与此同时,湖北日报客户端、微博、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头条号等全媒体矩阵联动,将陈廷海感人事迹迅速推向全国,“信义老农”相关抖音、微博,连续三日同城热搜第一。
2月1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通过微信头条、官方微博等平台转发热推,“信义老农”话题热度持续飙升。其中,《人民日报》“老农坚守17年偿还乡亲近百万欠款”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455.4万。
同日,《湖北日报》在微信头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端,推出第二轮热点短视频《今天,全中国为一个农民点赞》,热度居高不下。截至2月19日,湖北日报“信义老农”抖音点击量达3000万、快手点击量626万、视频号点击量332万。“看哭了,诚信是一生做人的宗旨”“他的人品不止百万”……网友纷纷为陈廷海点赞,传递信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