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要“出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3-09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自由职业一分团团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董希源带来了《关于支持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海外文化传播作用》的提案,呼吁充分发挥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独特的优势,发挥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海外文化传播作用。
作为民间文化使者,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普遍广泛活跃在基层一线从事文艺创作。他们常常以天为幕布、以地当舞台,用口语化、生活化艺术方式,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他们所创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颇具广泛性和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宣传推介丰富多样的优秀内容,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既来自五湖四海,也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或是深耕传统文化的可爱民众,或是旅居在外的游子、华人华侨,或是热爱中国文化、工作在中国的外国小哥,这些身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账号分属于不同内容领域的民间文化使者在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中,能够更加贴近其所属文化圈受众的文化传统、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圈层对象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家住广西梧州市蒙山县的老手艺人“阿木爷爷”,通过短视频让海外网友见识了中国传统榫卯工艺;“95后”女生彭静旋将古筝搬到法国街头,让很多人欣赏到中国古典名曲所具有的旋律之美;中英混血的郭头头,以“月饼挑战”等形式把中国美食带到英国街头,让当地人对中国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非官方的身份也让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所创作的内容在国际传播中更容易被国外受众接受与认同,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民间力量,他们点亮了更多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星星之火。
当然,在看到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在海外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应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热爱中国文化、乐于讲述中国故事的民间文化使者的作用;如何支持更多的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以更加灵活多样且效果突出的方式,参与到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去,通过有效的组织,动员更多的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加入到与各国的文化互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