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梦想之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4
□徐德霞
《器成千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一部题材独特的童话作品,寄寓了三星堆和现代考古,一跃3000多年时空,大力弘扬了深厚的中华古文明,再现了古蜀国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绝风貌,同时也揭开了现代化考古的神秘面纱。作品塑造了一个历经世事沧桑,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始终怀抱梦想,执着追求理想的童话形象;同时,也让这个形象承载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锲而不舍,并不断追求文明的精神。
作者李姗姗通过作品呈现出的奇思妙想令人佩服。能想到写三星堆不足为奇,因为作者本人就是四川人,从小受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但是,把主人公设定为一团泥巴,这大大出人意料。可以说,在三星堆数千件文物中可以做主人公的文物有很多,比如,青铜大立人、小立人,造型怪异的青铜大面具、各式各样的鸟形器物,非常精致的摇钱树、青铜神树,还有很多很多的陶器、鼎、 、簋、罐,以及跟祭祀有关的金、玉、石、象牙、丝绸等。北京首都博物馆曾经举办过一次三星堆文物展,我去看过,参观的人摩肩接踵,盛况空前。总之,可以写进童话故事,可做主人公的形象有很多很多,但作者偏偏选定了一团来自三星堆古城的泥巴。它是当年大禹治水时的息土,据古书记载,息土遇水会膨胀变形,当年大禹就是用息土堵塞溃堤。小主人公名叫堆堆。这真是从一滴水见太阳,从一粒沙见高山,从最卑微之处见伟大。选一团泥巴作为主人公,是这部作品的神来之笔。作为一堆土,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器”,也就是经过陶匠的加工、烧制,最后成为一件陶器。因为它身边的泥土都是以成为器为傲的。作者从堆堆的视点,展示了当年古蜀国的生活,从王宫贵族的生活,一直到平民百姓;从场面恢宏、气势庄严的祭祀,到民间如何烧制陶器、青铜器,如何制作各种工艺器具,当时都是为生活所需,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而堆堆的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作为一团不能成器的泥巴,被生活的洪流抛来抛去。它曾堵塞洪水,被人甩来甩去,最惨的是它被砌进城墙,一埋3000年,直到21世纪被考古人员挖出来,成为一件古迹、一件出土文物,从此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主人公堆堆的命运真是一波三折,随着其命运的改变,这部书的故事情节也是跌宕起伏,格外引人入胜。
作品的上篇主要展现的是古蜀国的生活,而下篇则是作者借着堆堆的出土,展示了现代考古生活。这是一个我们似懂非懂、认知十分有限的专业领域,也是我们想了解又少有机会走近的领域。本书为我们打开了充满神秘色彩的考古界的大门。考古工作者是如何挖掘文物、修复文物,又是如何整理保存文物的?这些都不是我们通过想象就能知道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考古人员在挖掘现场能直接进入墓地吗?他们的脚能直接接触地面吗?假如工作人员的一根头发掉到现场,那会怎么样?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会怎么处理?从一系列来自外界无法解答的追问可以想象,为了写作这本书,作者做了大量工作,让我们有幸一览现代考古之真实面貌。
总之,这是一部融古代历史、神话、民俗、故事、知识为一体的优秀作品,也是一部思想内涵深刻、故事内容丰富,让人大开眼界、别开生面的当代新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