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场所到场景阅读触手可及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2
□雷萌
阅读无处不在的当下,所需的一方天地,从传统的阅读场所已延伸到更多阅读场景。阅读场景的营造,更多应和着一种情境或氛围。
乘坐飞机、高铁,旅途中携带一本书,或翻翻前排椅背袋子里的杂志,是很多人都亲历或熟悉的事。能让人不经意间拿起书本的地方,大多与阅读者的足迹、心境有某个连接点。在电影院,电影+图书能够产生化学反应,具备吸引阅读的时空条件。2月14日,长影电影院自助图书馆向公众开放,成为长春市首家引入自助图书馆的影院,为观影人群营造的阅读场景触手可及。
相对于图书,电影是快消品,更倾向于娱乐,但走进影院的文化消费属性不会变。观影目的是多元而多变的,但其中不少人带着观赏欲、探求心而来,这在广义上与阅读异曲同工。
如何让阅读在影院获得生长空间,必须让它抓牢精神文化需求的主干,再伸出个性化、互补性的枝条。据媒体报道,这台自助设备中的书目,有很大比例都是和影视、戏剧等相关的艺术类书籍,也有众多电影原著图书。有市民说:“以前来看电影候场时,无所事事只能玩手机,现在就能借一两本感兴趣的电影相关书籍看一看,了解一些电影背后的故事。”这说明,在电影院中植入图书馆,如果善于管理利用,阅读可以作为观影的一种补充。
图书和电影的叙事手法等大相径庭,看电影给人以轻松的体验,观众津津乐道于电影的故事甚至笑点,不等于会放弃思考和追问。比如点燃春节档的《满江红》背后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流浪地球2》是原创还是小说改编?又或票房火热背后的各种声音……观众心中的问题都有可能在“影院+阅读”的场景中解疑释惑,而观众欣赏水平和思考能力的提升,也将促进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
影视与图书的亲密互动,近年来成为文化消费一景。这印证了在精品影视剧面前,观众已不满足于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快餐式消费,还是有不少人沉下心来回味、思考。不论是利用等待电影开场的碎片时间随手翻翻书,还是散场后带着未解的疑团进行深阅读,在电影院里植入图书馆,都不失为营造阅读场景的有益尝试。
阅读场景常常就在我们身边,希望这台图书自助机成为影院“暗空间”中的一抹亮色,为我们探索阅读在更广阔的公共空间生长打开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