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游戏产业发展进入存量市场时代――
为承压蓄力的游戏产业探索更多可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21
□本报记者 李婧璇
2月13日,在2022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产业趋势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共论游戏产业未来。 中国游戏产业年会组委会 供图
受新冠疫情等的影响,过去一年,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出现8年来的首次下降,游戏产业发展进入存量市场时代。找准方向,打牢基础,实现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游戏业从业者的共识。
刚结束的2022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游戏大厂、头部企业、创新企业的代表和行业专家群英荟萃,各种各样的真知灼见为承压蓄力的游戏产业探索更多可能。现场超旺的人气,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从业者对于行业发展的坚定信心。
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加强行业“以虚强实”增量价值
本次游戏产业年会上,相关从业者得到的一个最为提振人心的信息是:今年中宣部将推动实施“网络出版技术创新发展计划”,重点推动虚拟现实、感知交互、游戏引擎、动作捕捉等网络游戏底层技术创新突破,推动元宇宙、数字孪生、云游戏等新业态拓展应用。
事实上,近年来,游戏产业积极融入文化强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国家战略,实现稳健发展。《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658.84亿元。
对此,完美世界首席执行官萧泓表示,游戏产业正在加速与实体经济创新链接,成为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的融合剂与催化剂。“一方面,游戏与技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成为众多数实融合新业态、新场景的底层技术,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对包括元宇宙城市、智慧交通、VR医疗等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游戏产业总结出的游戏化思维、文创化思维、IP融合等理念促进实体经济理念创新与思维转型,帮助实体经济迸发新的活力。”
在世纪华通总裁谢斐看来,游戏技术的价值被广泛认可,其对虚拟场景、元宇宙底层技术的贡献以及商业化运营的经验,能够让实体经济获得更多、更新的商业化手段并更快落地。“我们要持续加强游戏行业‘以虚强实’的增量价值。”
“随着数字与信息化技术的加速发展,今天的电子游戏正在成为一个超级数字场景,游戏产业的‘文化’与‘科技’属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腾讯互动娱乐副总裁张巍表示,“在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重估’游戏价值,对游戏进行再认知,已是大势所趋。”
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提升青少年游戏素养
过去10年,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游戏消费市场及生产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未成年人保护始终是我国游戏行业的工作重心之一。尤其是《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出台,将未成年人保护力度推向了全新的高度,并在此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从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联合伽马数据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数据中得到印证。报告显示,自防沉迷新规落地后,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游戏群体消费水平处于低位,超过86%的家长对新规的执行效果表示满意。
“在新规的下发与企业的落实下,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已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表示,“游戏行业要深刻地认识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巩固现阶段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保护的手段,提升保护的水平。”
当下,以“疏”“堵”结合守护未成年人已经成为行业和社会共识。在防沉迷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游戏行业也在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探索更具建设性的未成年人保护解决方案。如腾讯成长守护高级总监郑中在本次年会未成年人守护分论坛上宣布,腾讯游戏进入“未成年人保护4.0”阶段――在技术严管的同时,超越“限制主义”,通过“智体双百”计划等方式探索未成年人保护新思路。
本次年会发布的《青少年群体游戏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在隐私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游戏素养水平仍存在地区差异。针对如何提升青少年游戏素养,敖然建议,要多方参与、汇聚合力,共同打造游戏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家庭、学校、社会与行业的多方联动,将素养教育与校园、社会公共场景灵活结合;关注不同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青少年数字发展权益的实现,弥合游戏素养鸿沟。
拓展海外市场新增长点,游戏“出海”体现中国特色
本次年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游戏出海情况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达173.46亿美元,同比下降3.7%。中国游戏企业“出海”面临本地化难度高、国际环境变化、海外法律政策变化、海外竞争加剧等问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景下,中国游戏“出海”的意义显得越发重要。
敖然表示,2022年,中国游戏企业“出海”虽面临或多或少的挑战,但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游戏在海外市场仍然具有发展空间。从全球游戏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中东、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新兴游戏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中国游戏“出海”的新增长点。
如何把握“出海”机遇,将更多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带向全球,成为学者及相关从业者关注的焦点。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认为,网络游戏可以通过文化元素提取、文化造型材料借用、文化内容提炼、文化精神场景连接等,展现中华文化的感性之美、理性之美、灵性之美以及共情之美,推动网络“华流”勇立世界文化的浪尖潮头。
三七互娱产品副总裁殷天明认为,游戏“出海”要坚持长期主义精神,在产品、用户层面上下功夫。
在星辉游戏副总经理仲昆杰看来,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游戏产品长线运营的重要性陡增。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从内容迭代、本土文化、持续布局、交叉推广4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保持较高的频率、契合本地文化、针对细分市场深入开展、寻找用户共情等,都是拉长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方式。”